臺史博現存《臺灣民報》復刻出版

【數位網路記者陳漢墀台北報導/ 2018,12,3】
關心臺灣的人都要擁有的一套書

國立臺灣歷史博物館於今(3)日在臺灣民報舊址(今蔣渭水文化基金會)舉行「現存《臺灣民報》復刻出版」新書發表會。藉著第一手文物史料,臺史博重新整理復刻與設計較為疏朗易讀的版面,目前先推出了19231927年《臺灣民報》移臺前的報刊資料。除了為臺灣研究再次灌注充沛的能量,也期待透過理解前人提出各種社會提升級文化批判政治的想法及行動,帶動現代臺灣重新省思整體社會文化發展的能量。
1923415日,混雜著臺灣話、日語與白話漢文的《臺灣民報》半月刊,於日本東京創刊發行,然後再回臺灣銷售。由於總督府的限制,《臺灣民報》直到19277月,經過交涉溝通,才獲准將編輯發行等事務移回臺灣;1932年開始以日刊形式發行。
關鍵的1920年代,是一個近代國家主體與認同問題逐漸浮出歷史表面的時刻。成立於1921年的臺灣文化協會致力於推動文化啟蒙的革新,《臺灣民報》則是縱貫日治時期唯一臺灣人所推出的報刊,兩者皆與臺灣政治社會運動息息相關。藉由傳媒經營得以突破當時政治與文化的箝制,以針砭時事、啟發民智與疏通官民意志的表達,以及為民喉舌的懇切訴求,隨著報社經營與時局發展,延續臺灣知識青年傳播理想的心思意念與文化實踐。
臺史博館長林崇熙表示,在文化部的支持下,臺史博已經著手啟動臺灣史料集成「近代報刊資料彙編」,此次重新復刻《臺灣民報》等相關史料的計畫,期望能召喚當今世人對於1920年代臺灣有更多理解。以前行者的熱情與理念,對於世界的理解與期待,如何掀起啟蒙的巨濤,又是如何從總督府嚴厲的檢閱約束制度中,與其他島內報刊傳媒競爭,尋求突破與出路。林崇熙說,藉此文化資產的累積,期待最終能化作臺灣向上的動能。
1974年,透過婁子匡、王詩琅與黃天橫的共同輯錄,推出由臺灣雜誌社發行,東方文化書局複刊之臺灣民報影印本,這個版本曾經提供許多關心臺灣史的人們,理解20年代臺灣社會,成為寶貴的參考史料。
承接著過去幾年陸續復刻出版《臺日畫報》、《臺灣新民報》、《臺灣日報》與《臺南新報》等日本時代重要報刊,本次復刻出版計畫,臺史博透過黃天橫先生家屬,黃隆正先生慨然將當年林呈祿父子所遺留之原版《臺灣民報》借予博物館,而部分缺漏,則由六然居資料室的檔案補上。

留言

這個網誌中的熱門文章

立委離婚,妻愛兩子

數學老師製作的謎語

立法院總務處長由周傑升任,引發一連串的人事異動(獨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