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柏雅:聯醫已經有了一個備用主機,為何還要花2千萬再買另一個備用主機?
在雲端化與行動通訊應用普及化的時代,每年還要再花近500萬委
無視中央對機關異地備份的指引,只求預算極大化的北市府,難道是 中了特定廠商的蠱嗎?
北市府有錢花不完?從「聯醫異地備援」看市府是省錢還是亂花錢
(台北訊)衛生局之聯合醫院為了在臺北市發生災害時,擬了一個異地備援計畫 ,打算花2000萬在「異地」(大台北都會區以外的地區) 建置1個醫療資料的備用主機, 詭異的是聯合醫院在臺北市已經有備用主機了,只需要異地備份就能 發揮應變功能, 而且衛生局根本不確定這個計畫到時候能不能發揮功能。 若將醫療資料傳送到大臺北都會以外地區的異地備份系統,只要異地 備援計畫1/3的錢,就可以先做到儲存醫療資料、 維持營運持續與衝擊管理功能。
(台北訊)衛生局之聯合醫院為了在臺北市發生災害時,擬了一個異地備援計畫
明明有更省錢更智慧的方案假裝沒看見嗎?
甚至在雲端化與行動通訊應用普及化的時代, 每年只要花費約1980元就可以取得無上限的儲存空間, 因此不需要拘泥傳統備份的思維, 而是要以重大災變如何能正常啟用功能為考量, 因此是否要備份於異地、是否能在短時間在有限電力下、 透過有限的行動通訊服務與雲端儲存系統就能啟用關鍵功能, 在聯醫高達5千8萬元預算規劃中完全看不到。 而且在砸下近6千萬元第2套備援主機系統建置之後, 往後每個月還要再支出30-35萬與其他費用來維持, 1年還要高達近5百萬元維護費。而維護費中租用網路線路( VPN)的費用占了每月後續支出的82%。其實, 備援系統只有在中興院區的中央主機遭遇嚴重損害, 無法運作時才會啟用,這時才會需要用到600mb的頻寬。 而平時裝在中興院區的中央主機將醫療病歷資料同步傳輸到異地備援 系統的主機時,600mb的網路頻寬只會用到很少的部分, 北市府每個月卻要付整整600mb的使用費(25-30萬), 這樣合理嗎?更何況買了過多硬體設備也是耗電增碳, 行政院備援機制指引參考也提到日本政府規定各資料中心必須降低用 電量,降幅最高達到 15%,否則便會面臨高額的罰金
別人上雲端,北市府的花錢邏輯還停留在上世紀的拚硬體?
傳統的異地備援方式之外,周柏雅認為以聯醫的區域分佈而言, 異地備份才是現在最迫切的問題,資料備份在遠端是必要的, 與其花2000萬做一個平時都沒有在用、 災害發生時又不一定能發揮作用的備援主機, 不如做一個功能差不多、 又可以大幅降低成本的異地備份系統或是雲端儲存系統。 按行政院委託國家實驗研究院、國家高速網路與計算中心制定的【 電腦機房異地備援機制參考指引】 也都指出亞馬遜等國際級的資料中心本身都具備這樣的能力, 也有提供適合的方案供用戶。行政院在指引中就提出『 利用雲端服務(例如:Amazon AWS 與 EC2)來提供異地備援是國際趨勢。雲端服務的特色之一為「使用 時才付費(pay per use)」, 這種服務模式非常適合用於降低建置異地備援服務時所需的成本』。 周柏雅質疑,為何北市府不採彈性流量的方式收費? 平時流量不大以平時的流量收費, 等到真正需要用到全頻寬600mb時再用全頻寬流量收費, 如此可以大幅降低向廠商租用網路線的支出價錢。北市府為圖方便, 不仔細檢討廠商提案的合理性,也不看行政院對異地備援的指引, 只想要把業務整個外包, 那不如直接請廠商來當衛生局與聯醫首長算了!
連自己需求都講不清楚,也不照國家異地備份指引編列預算,只求預 算極大化的心態可議也可疑!
衛生局說用傳統方式去複製另1組主機並設在外縣市是為了當臺北市 的中央主機跟備用主機因重大災害而無法運作時, 能夠有另一個在臺北市以外的主機可以使用。 但如果真的發生了讓臺北市的主機停止運作的重大災害, 臺北市的電力系統能夠正常運作的機會有多高? 如果臺北市的電力系統無法正常運作, 就算設置在臺北市外的主機沒有損害, 能夠發揮效能的機會又有多高?但北市府不僅連這些營運復原水準( RLO)(指資訊系統於中斷後第一時間可恢復提供之服務水準)、 營運復原時間(RTO)、資訊資料回復點(RPO)等行政院【 電腦機房異地備援機制參考指引】的最基本款要求都無法回答, 甚至連模擬計畫都沒有,也無視此指引的要求與建議, 衛生局擺明了花納稅人錢不手軟、 求預算極大化的心態豈不是非常可議!
傳統的異地備援方式之外,周柏雅認為以聯醫的區域分佈而言,
連自己需求都講不清楚,也不照國家異地備份指引編列預算,只求預
衛生局說用傳統方式去複製另1組主機並設在外縣市是為了當臺北市
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