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7-11(427)-----董事長劉克襄辭職

上善基金會異動
董事長劉克襄、董事張瑞昌辭職(2016,2~2017,6),由黃榮村(前教育部長、前卓越新聞獎基金會董事長、現任高等教育評鑑中心董事長)、林承俊(林獻堂曾孫、明台高中副校長)繼任。基金會由永豐集團何壽川夫人張杏如捐助,目前財產2億8,806萬664元。事務所在台北市中正區重慶南路2段75號8樓。

◆中央社組改
記者大調動,原來的國內新聞中心等單位打散重組,自10月起分為數位新聞中心,由副主任黃淑芳扶正,外文中心由張聲肇出任主任。綜合組由副主任也是資深記者吳協昌轉正,商情組取消,改為政經新聞組,由原來商情中心主任許雅靜擔任主管,人事均於10/1生效。

◆救國團變國稅局

與中央社隔鄰的救國團與政府大打官司,三審定讞輸了,只好搬走,另遷民權東路二段69號安頓,原來松江路的所在,政府已安排國稅局使用,目前正在敲敲打打裝璜中,由於和中央社共用空調系統,常常粉塵飛揚,讓很多記者編輯苦不堪言,有些人還要戴口罩工作,人事主任吳素柔勞心勞力與國稅局交涉多次,局長許慈美還親自到社裡致歉,情況雖有部分改善,但是施工嘈音還是讓人很受不了,只希望月底他們趕許快完工。

◆修一例一休,記協聲明

別讓勞基法愈修愈惡 記協呼籲撤回草案
台灣新聞記者協會
臺北市新聞從業人員職業工會
聯合聲明
2017/11/08
很遺憾行政院同意《勞動基準法》5大修法方向,包括有條件鬆綁七休一、放寬加班總時數等,明顯向貪婪老闆妥協的修法,對一直被設定為責任制的媒體產業來說,等同坐實資方拉長勞工工作時數的權利,讓早已超時過勞的新聞從業人員,更難有喘氣的機會。
近年新科技、新媒介快速變化,影響媒體產業勞動與工作環境也不斷惡化,記者除了薪資下滑,還伴隨長時間無酬加班、缺乏合理休假,以及數位匯流所衍生的多工要求(如記者必須寫稿、攝影或製作影音資料一起來),長時間下來身心健康也跟著問題頻傳。
只是,多數媒體工作者自認這種工作環境是「職業使命感」或「責任制」,少有爭取合理工時或加班費等權益,也導至媒體工作者工時愈來愈長,卻無法合理反映在雇主的經營成本裡。
另外,記者因為不像一般勞工必須每天準時進出辦公室打卡簽進退,多數時間都在事業場所之外「跑新聞」,因此無從計算記者的工時,資方與雇主往往也以此為由表示無從給付加班費。
但事實上,過去勞動部在公聽會等場合與對外解釋中都已經言明:記載勞工出勤時間為法定雇主責任與義務。雖然新聞記者出勤有其特殊性,但如何記錄與舉證只屬於技術性問題,不能成為不守法的拖詞。
對媒體工作者而言,爭取合理工時,不僅是為了爭取加班費,也希望成為讓資方意識到相對應勞動成本的關鍵手段,迫使雇主從減少工作量或增聘人力等選擇,連帶思考整個媒體產業是否該從惡性競爭跳脫轉型等嚴肅課題;最重要的,是爭取一個可以不必賣命到最後一身是病、甚至沒了命的工作環境。就算對新聞有再大的熱情與成就,也無法在高壓與求量不求質的業界規則下持續耗損,記者無法好好跑新聞,難以深入追蹤議題,無法累積自身專業,損失的不只是記者個人的成就,更是國人對新聞知的權利。
按理說,《勞動基準法》只是一個最低標準的要求,不過,在台灣現今的經濟情勢下,這個最低標準卻成為唯一標準。台灣新聞記者協會呼籲,行政院撤回勞基法修正草案,重回小英總統競選時提出之勞工政策初衷,縮減工時、週休二日,發展更細膩的產業政策,善用與組合多樣的經濟與勞動促進工具,共同解決台灣經濟與勞動體系邁向轉型階段的過渡障礙與困難,才是當前施政戮力重點。
台灣新聞記者協會 會長 李清貴
臺北市新聞從業人員職業工會 理事長 鄭超文
相關訊息請洽詢台灣新聞記者協會

02-2341994402-23410044

留言

這個網誌中的熱門文章

數學老師製作的謎語

立委離婚,妻愛兩子

立法院總務處長由周傑升任,引發一連串的人事異動(獨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