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彥秀:搶救生育率 職場托育是關鍵

(台北訊)台灣生育率屢創新低,位居全亞洲之末。李彥秀議員今日(8/24)於民政部門質詢時指出,台灣婦女不願生育的重要原因之一即為托育問題。很多職業婦女身在職場與家庭中奔波,蠟燭兩頭燒的結果,就是不願再多生孩子。李彥秀議員認為,提升生育率要對症下藥,因此職場托育成為重要一環,改善托育環境與管道,才能真正讓職業婦女敢生、能養。但是現今全台北市761間依法須設置托育相關設施的事業機構中,僅有一間民營企業有為員工設立托兒所方便員工就近照顧,可見該政策推動之困難,未來可能成為助妳好運專案執行成效中最令人擔憂的項目。李彥秀議員要求,市府必須提高誘因提昇民間企業參與,並定期追蹤評估成效,甚至結合明年即將上路的社區保母系統,不僅釋出更多就業機會,也讓員工托育的更放心。

  李彥秀議員指出,依據兒童福利聯盟今年的調查指出,有超過6成的媽媽因為照顧、教養和尋無合適的托育機構等壓力而不願再多生一個孩子;另外,1111人力銀行今年針對有子女的職場婦女進行調查,結果有7成6婦女表示近3年不想生,主因就是擔心無法兼顧家庭和影響現職工作等。議員指出,從中可見職業婦女的教養和經濟壓力,因而衍生出不敢生的低生育率現況。
  李彥秀議員進一步提出台北市婦女就業數據表示,全市女性占勞動力人口比率從94年45.39%至98年提升至47.1%(如表一);子女均在6歲以下之有偶婦女勞動力參與率從95年56.36%至98年提升至61.89%(如表二)。換句話說有托育需求的婦女4年內即增加5.53%,所以說有6成左右的家庭有托育需求。依現今家庭結構和面臨人口老化,未來該數字只會升不會降。因此,令人安心的職場托育政策是當今極為重要的發展方向,更是扭轉少子化的重要關鍵。

  李彥秀議員表示,依據「性別工作平等法」第23條第3項規定,僱用250名以上勞工的事業機構,應設置托兒設施或提供適當的托兒措施。檢視現今的台北市職場托育執行成果,據統計全市須依法辦理之企業共有761家,市政府宣稱至今年已有558家辦理,比率約7成3,仍有約2成3的事業機構尚未辦理,其中不乏知名大企業,例如:微軟、鼎泰豐、天仁茗茶和鬍鬚張等。

  但是,李彥秀議員質疑,市府宣稱全市已依法辦理的單位已有558間,占73%,其中只有11家以設置托育場所,供員工就近托育子女。然而,進一步檢視執行內容,卻發現11家中有10間為財團法人或社團基金會等團體所附設,僅有一間為真正的私人企業所設置,也就是說民間機構中全市僅有一間設有托兒所,比率之低;再者,其餘547間和地方托育機構簽約或合作的事業單位,其執行成效令人懷疑。到底有多少員工子女透過該管道托育?員工滿意度為何?選擇對象是否合適?是否有實際落實?是否真正優惠員工?亦或僅僅是企業為「應付」市府而隨意搪塞讓市府做業績等,這些最該重視的內容,主管單位勞工局卻都付之闕如,完全沒有任何後續追蹤與評估的機制存在,成效如何無人知,著實令人懷疑美化數字、灌水成果,甚至每年還提供30萬補助以供企業申請(如表四),勞工局件簡直是在做白工。

  李彥秀議員還提及,統計台北市事業機構未依法辦理托育場所的主要原因,大多為沒有空間設置、員工無此項需求、沒有經費預算;而未依法提供托育優惠的原因,依序為沒有空間、員工無此需求和沒有預算經費(如表三);再加上無法可罰或要求強制執行的狀況下,儘管市政府提供補助,依舊許多企業不為所動,父母蠟燭兩頭燒的情況依舊存在,職場托育政策無法落實,市府依舊需要繼續努力。

  李彥秀議員認為,要提升生育率不僅是政府以鼓勵或津貼的方式就能達成,更重要的是政府和企業都要負起改善職場托育環境的重任,以「平價、就近」的托育型態才是提高生育率的主要關鍵,而「職場托育」即扮演該一重要角色。因此,李彥秀議員要求,市府必須重新檢視現今職場托育內容與執行成效,並結合社區保母托育系統和職業訓練,且可輔導欲退場的幼教機構,轉型與企業合作,就此開創就業機會和提供合格的褓母與幼教人才,創造安心、放心且合適的托育環境。甚至市府也該主動與群聚的企業合作,主動釋出市有閒置空間就近提供企業設置托育場所,結合多家企業以增加需求的對象,以公民合作方式開創出更多職場托育設施。

留言

這個網誌中的熱門文章

立委離婚,妻愛兩子

數學老師製作的謎語

立法院總務處長由周傑升任,引發一連串的人事異動(獨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