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改會:調漲部分負擔非萬靈丹、搶救急診要對症下藥!

數位網路記陳漢墀台北報導/2016,10,20】

公布民眾對健保急診改革方案支持度之民調結果

健保署訂於今(20)日召開「推動健保法43條分級醫療公聽會」,討論日前政府拋出的健保部分負擔「三漲」方案[1]所謂三漲,就是漲大醫院門診自負額、增加藥品及檢驗()自負額、依據急診檢傷分級加收費用。其中以調漲急診最受爭議,許多急診醫師也提出各種擔憂。因此醫改會也特別同步發布新聞稿,公布該會今年與台灣指標民調公司合作的全國民調數據[2]打臉政府搶救急診的這帖漲價藥方,是下錯診斷開錯藥。
依據醫改會今年3月委託台灣指標民調所做的全國民調,把這23年來政府部門曾研議提出要解決急診壅塞與濫用的方案,逐一拿出來詢問民眾,結果發現(附件1)
Œ高達90%民眾支持修改「健保醫療辦法」,規定經急診診治後不需留置急診卻仍不出院者得改自費。
另有85%的受訪民眾支持經檢傷後認為不需急診,卻仍要看急診者得改自費。
Ž相對於前兩個方案,卻只有65%支持直接提高急診基本費用。

醫改會表示,從65民眾支持提高急診費用顯見,絕大多數的民眾並非「不珍惜醫療資源,逢漲必反」;但更重要的訊息是「要有配套做法」的支持度比單純漲價的足足多出20-25%
醫改會質疑,為何新政府要捨2年多前就已經提出規劃,且民意支持度高的方案不做,反而開出支持度較低、直接調高急診收費的藥方。醫改會主張現在政府最該做的是修「健保醫療辦法」、建立急診標準及範圍等相關配套(附件2)不是便宜行事讓民眾唱獨「繳」戲了事。況且,政府這次調漲方案把檢傷分類較不緊急之第三、四、五級病人收費調高,背後更得面對民眾難以自行判斷檢傷分級、有錢人仍可繼續濫用健保急診等諸多爭議,實在令人擔憂。
    醫改會分析,急診壅塞可分為「住院塞」及「看診塞」兩類,台灣大醫院急診塞爆的主因是「住院塞」,也就是許多需住院的急診病人上不去病房而滯留在大廳與走道。「看診塞」則只常發生在周日、連假與夜間。醫改會進一步調查[3]發現,假日直接跑大醫院急診的民眾,近六成是因為不知哪裡有診所可看病、有26%表示無法判斷病情(附件3)。因此,從提供假日看診地圖App、開設諮詢專線、落實家醫群諮詢及分流功能下手,絕對比把檢傷分類較不緊急之第三、四、五級病人收費調高來得高明、更具有優先性
醫改會認為,如果真要防堵濫用,並進而解決最關鍵的「住院塞」,應修改健保醫療辦法明訂以健保公告之「不適當出院狀況」、支付標準表中「急診定義及適用範圍」作為認定標準,針對不符急診要件卻跑急診、經急診治療可返家卻不出院者,經醫院同時通知病人與健保署後,健保不予給付等措施,才能對症下藥,也獲較高的民意支持。
醫改會也補充表示,過去研議修改醫療辦法的做法,是將行之多年的「急診定義及適用範圍」更明確務實修訂後當作認定標準,並設計經檢傷或診療後,由醫院與健保署同步通知病人;而不是直接依據檢傷分級來決定自負額,把責任與可能的衝突丟給第一線醫護人員,或交由民眾先自行判斷檢傷分級,前者的配套更周延可行。


    醫改會呼籲,解決急診壅塞與濫用,應師法大禹治水分流疏導,而非僅靠調漲防堵。如果政府只挑健保法43條調漲部分負擔,卻把應同步落實健保法第42條同病同酬、44條建立家庭責任醫師等條文擺一邊、做半套,或以「先調漲、後配套」當藉口,分級轉診制度必難落實。屆時,小英政府的民調,也只能繼續塞在急診室,苦等觀察與搶救了!

留言

這個網誌中的熱門文章

立委離婚,妻愛兩子

數學老師製作的謎語

立法院總務處長由周傑升任,引發一連串的人事異動(獨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