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蔣經國國際學術交流基金會」成立20週年慶
(本報訊)馬英九總統 1/5下午出席「蔣經國國際學術交流基金會」成立20週年慶祝酒會,肯定該基金會在國際漢學交流上所作的貢獻,並期許基金會在既有基礎上繼續往前邁進,以國際學術交流帶領台灣,讓台灣在國際上也能進入一個嶄新的境界。
總統致詞內容全文為:
欣逢「蔣經國國際學術交流基金會」成立20週年,英九受邀前來參加,深感榮幸。
對國內許多人來說,「蔣經國國際學術交流基金會」是一個既熟悉又神秘的名字,在國際社會上,它所代表的是台灣一個很重要的形象,就像藝術界的「雲門」、慈善界的「慈濟功德會」一樣,談到漢學,沒有人不會想到「蔣經國國際學術交流基金會」。難得的是,基金會雖然是以政治人物命名,但多年來它始終婉謝任何干預,堅持立場把最大的效益發揮在國際漢學的交流上。
「蔣經國國際學術交流基金會」的核心價值是「自由」與「獨立」,這是來自故總統經國先生生前所訂的最高標準,基金會20年來不改變這樣的風格,雖歷經不同的董事長、董事、教育部長,都能秉持這樣的精神,非常不容易,基金會所得到的國際信任與合作,不是靠任何政治力量可以達成的。
「漢學」是人類珍貴的遺產,基金會的使命就是讓這份遺產,為全世界人類所分享。作為國際漢學的推手,基金會從1989年創立至今贊助過近2000位學者的研究計畫、上千篇的論文、500本以上的專著,協助並栽培了至少700位博士與數十名教授,獎助範圍涵蓋美洲、歐洲、亞洲等地。
舉例來說,基金會在美國哈佛大學、捷克查理斯大學及香港中文大學都成立了漢學研究中心,其中捷克「蔣經國國際漢學中心」,並與極具傳統的歐洲漢學研究有充分接軌;基金會也推動「台灣現代小說英譯計畫」,透過與美國哥倫比亞大學合作,使台灣文學在國際舞台上發光;基金會還與大英圖書館合作推出「國際敦煌計畫」,善用現代數位科技,讓一般人上網就可看到中國幾千年前的文化之美,漢唐盛事立刻浮現眼前。
基金會與英國倫敦大學亞非學院「台灣研究中心」合作,補助漢學研究計畫,成立台灣漢學碩士研究課程,展開「台灣學」的研究,對於加強對台灣的研究,有重大的意義。基金會更與世界四大漢籍典藏重鎮-美國國會圖書館、哈佛燕京圖書館、普林斯頓東亞圖書館、中央研究院傅斯年圖書館,結合起來完成了史無前例的重要文獻保存工作。
在中西文化交流與「華人經濟圈崛起」的國際形勢下,漢學研究已在基金會的努力之下,逐漸成為大家信賴與肯定的重要基地,基金會更把我們60年來在台灣的成果,與全世界華人分享。今年民國98年是中央政府遷台60年,中華民國在台灣的時間遠遠超過在大陸的時間,60年的變化,包括學術上的進步,使得台灣的聲音更能夠被全世界聽到,台灣的形象更能夠被看到,而在這一方面,基金會也作出了重大的貢獻,我們一方面很欣慰基金會過去20年來的成果,另一方面也注意到,中國大陸30年來發展迅速,大陸的學人也進入了國際重要學術機構,逐漸與台灣有競合的趨勢,而基金會如何能夠在此一競爭環境當中,繼續領導台灣的學術交流,使得台灣避免被邊緣化,而且能夠在挑戰當中推陳出新,這也是我們基金會非常重要的課題。基金會主要的動能來自人才,基金會這些年來結合國際學術界大量漢學人才,已有很好的基礎,期待基金會在此良好基礎上繼續推陳出新、日新月異。
很感謝基金會李亦園董事長、朱雲漢執行長都能謹守學術研究及國際交流分寸,讓基金會長期得來不易的聲譽能更加發揮,歷任的教育部長也從來不干預會務推動,讓基金會能在自由而且獨立的環境中成長茁壯,我們非常感佩。
再過一個多星期就是經國先生逝世21週年,我們要緬懷他對台灣的貢獻。在生命的最後一年,他「解除戒嚴、開放組黨」以及「開放台灣地區人民到大陸探親」,這兩項政策21年來都已逐漸開花結果。解除戒嚴與開放組黨是民主改革非常重要的一環,而台灣也經歷了國會全面改選、總統直選,而且近12年來台灣總統直選了4次,也經過兩次政黨輪替,台灣的民主已經跨越了歷史的里程碑,去年3月22日美國總統拍來的賀電盛讚台灣是亞洲與世界民主的燈塔,經國先生在這一方面所留下的寶貴資產得到了見證的機會;在開放民眾赴大陸探親方面,目前兩岸已進行了直航的交流,未來對於兩岸的和平與發展也具有非常重要的歷史意義。而在這當中,基金會繼續順利發展、延伸國際觸角、展現台灣學術自由與獨立精神方面,已作出了的貢獻,雖然基金會是在經國先生身後才成立,但生前他已核定基金會的推動,這也應算是他對台灣的另一個貢獻,相信他在九泉之下應感到非常欣慰。
在此也要感謝基金會同仁20多年來的努力、付出與堅持,同時希望基金會在既有基礎上繼續往前邁進,以國際學術交流帶領台灣,讓台灣在國際上也能進入一個嶄新的境界。
總統致詞內容全文為:
欣逢「蔣經國國際學術交流基金會」成立20週年,英九受邀前來參加,深感榮幸。
對國內許多人來說,「蔣經國國際學術交流基金會」是一個既熟悉又神秘的名字,在國際社會上,它所代表的是台灣一個很重要的形象,就像藝術界的「雲門」、慈善界的「慈濟功德會」一樣,談到漢學,沒有人不會想到「蔣經國國際學術交流基金會」。難得的是,基金會雖然是以政治人物命名,但多年來它始終婉謝任何干預,堅持立場把最大的效益發揮在國際漢學的交流上。
「蔣經國國際學術交流基金會」的核心價值是「自由」與「獨立」,這是來自故總統經國先生生前所訂的最高標準,基金會20年來不改變這樣的風格,雖歷經不同的董事長、董事、教育部長,都能秉持這樣的精神,非常不容易,基金會所得到的國際信任與合作,不是靠任何政治力量可以達成的。
「漢學」是人類珍貴的遺產,基金會的使命就是讓這份遺產,為全世界人類所分享。作為國際漢學的推手,基金會從1989年創立至今贊助過近2000位學者的研究計畫、上千篇的論文、500本以上的專著,協助並栽培了至少700位博士與數十名教授,獎助範圍涵蓋美洲、歐洲、亞洲等地。
舉例來說,基金會在美國哈佛大學、捷克查理斯大學及香港中文大學都成立了漢學研究中心,其中捷克「蔣經國國際漢學中心」,並與極具傳統的歐洲漢學研究有充分接軌;基金會也推動「台灣現代小說英譯計畫」,透過與美國哥倫比亞大學合作,使台灣文學在國際舞台上發光;基金會還與大英圖書館合作推出「國際敦煌計畫」,善用現代數位科技,讓一般人上網就可看到中國幾千年前的文化之美,漢唐盛事立刻浮現眼前。
基金會與英國倫敦大學亞非學院「台灣研究中心」合作,補助漢學研究計畫,成立台灣漢學碩士研究課程,展開「台灣學」的研究,對於加強對台灣的研究,有重大的意義。基金會更與世界四大漢籍典藏重鎮-美國國會圖書館、哈佛燕京圖書館、普林斯頓東亞圖書館、中央研究院傅斯年圖書館,結合起來完成了史無前例的重要文獻保存工作。
在中西文化交流與「華人經濟圈崛起」的國際形勢下,漢學研究已在基金會的努力之下,逐漸成為大家信賴與肯定的重要基地,基金會更把我們60年來在台灣的成果,與全世界華人分享。今年民國98年是中央政府遷台60年,中華民國在台灣的時間遠遠超過在大陸的時間,60年的變化,包括學術上的進步,使得台灣的聲音更能夠被全世界聽到,台灣的形象更能夠被看到,而在這一方面,基金會也作出了重大的貢獻,我們一方面很欣慰基金會過去20年來的成果,另一方面也注意到,中國大陸30年來發展迅速,大陸的學人也進入了國際重要學術機構,逐漸與台灣有競合的趨勢,而基金會如何能夠在此一競爭環境當中,繼續領導台灣的學術交流,使得台灣避免被邊緣化,而且能夠在挑戰當中推陳出新,這也是我們基金會非常重要的課題。基金會主要的動能來自人才,基金會這些年來結合國際學術界大量漢學人才,已有很好的基礎,期待基金會在此良好基礎上繼續推陳出新、日新月異。
很感謝基金會李亦園董事長、朱雲漢執行長都能謹守學術研究及國際交流分寸,讓基金會長期得來不易的聲譽能更加發揮,歷任的教育部長也從來不干預會務推動,讓基金會能在自由而且獨立的環境中成長茁壯,我們非常感佩。
再過一個多星期就是經國先生逝世21週年,我們要緬懷他對台灣的貢獻。在生命的最後一年,他「解除戒嚴、開放組黨」以及「開放台灣地區人民到大陸探親」,這兩項政策21年來都已逐漸開花結果。解除戒嚴與開放組黨是民主改革非常重要的一環,而台灣也經歷了國會全面改選、總統直選,而且近12年來台灣總統直選了4次,也經過兩次政黨輪替,台灣的民主已經跨越了歷史的里程碑,去年3月22日美國總統拍來的賀電盛讚台灣是亞洲與世界民主的燈塔,經國先生在這一方面所留下的寶貴資產得到了見證的機會;在開放民眾赴大陸探親方面,目前兩岸已進行了直航的交流,未來對於兩岸的和平與發展也具有非常重要的歷史意義。而在這當中,基金會繼續順利發展、延伸國際觸角、展現台灣學術自由與獨立精神方面,已作出了的貢獻,雖然基金會是在經國先生身後才成立,但生前他已核定基金會的推動,這也應算是他對台灣的另一個貢獻,相信他在九泉之下應感到非常欣慰。
在此也要感謝基金會同仁20多年來的努力、付出與堅持,同時希望基金會在既有基礎上繼續往前邁進,以國際學術交流帶領台灣,讓台灣在國際上也能進入一個嶄新的境界。
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