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本致建中班聯會
法人登記資料 | ||||||||
登記案號 | 101年 法登他 字 82號 | 類別 | 財團 | |||||
案由 | 變更登記 | 主任 | 楊志純 | |||||
登記號數 | 1385 | 收件日期 | 101/01/19 | 登記日期 | 101/01/20 | 公告日期 | 101/01/20 | |
登記簿 | 57冊 33頁 | 任期判定 | 1 | 屆期判定 | 8 | |||
法人代表 | 史 英 | 法人名稱 | 財團法人人本教育文教基金會 | 設立登記日期 | 078/06/20 | |||
主事務所 | 台北市大安區羅斯福路3段227號9樓 | |||||||
目的 | 以提昇教育品質,促進教育正常化,推動以人為本的教育為宗旨。 | |||||||
捐助方法 | 募集設立 | |||||||
許可機關日期
| 教育部七十八年六月一日 台(七八)高字第二五六九一號函 | |||||||
存立時期 | 永久 | 財產總額 | 92516089 | |||||
結案原因 | 准許 | 結案日期 | 101/01/20 | 歸檔日期 | 發證日期 | 101/02/03 | ||
代理人一姓名 | 陳彥潔 | 代理人二姓名 | ||||||
送達代收人姓名 | 送達代收人住址 | 郵遞區號 | ||||||
清算人 | ||||||||
變更原因 | 董事黃炳煌辭任,繼任董事 | |||||||
繼任董事印鑑。 |
董監事姓名 |
董監事姓名住所資料 | ||
序號 | 職稱 | 姓名 |
1 | 董 事 | 朱台翔 |
2 | 董事長 | 史 英 |
3 | 董 事 | 張清溪 |
4 | 董 事 | 劉進興 |
5 | 董 事 | 詹益宏 |
6 | 董 事 | 謝小芩 |
7 | 董 事 | 馮喬蘭 |
媒體引述之許多言論是我們在建北現象研討會中所列舉用來說明建北
從十二年國教政策方案我們會看到升學主義跟菁英主義的影響,為什麼不能全面免試?為什麼不能抽籤?為什麼不能像九年國教一樣,就直接入學?為什麼要保留特色招生窄門讓人繼續競爭?如果一個國家已經要投注資源,讓國民擁有十二年的教育,為什麼這樣的基本教育裡還要篩選?有些人相信,人的資質有愚劣之分,但在教育裡頭,這不都是「起點行為」,是教育者要設計教學,讓多元性呈現,而不是因應考試一元,進行篩選,方便教師。更何況,所謂的愚劣之分恐怕也只是一時幻象,換一個教材,換一個教室,很難說誰愚誰劣。
也許我們過去習慣了,成績好的上高中,成績不夠好的上高職,但這個分配也不過就是因應現有高中職名額比例嗎?因為不蓋足高中,所以要排序篩選。難道真有人只適合去高職?難道只有成績不夠上高中的才適合去高職?當高中增加時,高中生也就增加了,這樣有什麼不行?我們以為要這樣分配,也許只是經驗的結果。九年國教之前,初中資源不足,所以大家用競爭的,後來進行九年國教,就要補足國中,讓大家要上就可以上,那為什麼到了十二年國教,卻不能就這樣做?是什麼阻擋了十二年國教?
北一女校長帶頭喊出免試零趴時,我們是真的覺得不妥,彷彿是要維持競爭,才有身價,也弄得彷彿名校畢業生目光短淺只想著維護自己。事實上,現在的免試入學,超額比序搞得這麼複雜,實在也跟傳統名校維持競爭篩選有絕對關係。到底有什麼必要,為了維持傳統名校,讓教育維持在高張壓力的情境下。又如建中校長對外宣稱「將培養各行各業的領導人」,這個說法豈不讓人誤會其他學校培養的都是將被建中人領導的被領導人,將這種心態放到同學身上,妥當嗎?當蔣部長說出「建中的聲譽和台灣的聲譽畫上等號」時,不也容易讓人誤會,建中是全台灣中心,建中人是台灣代表,如果讓同學誤會而有了這個心態,這樣對同學公道嗎?辦學者,不應帶頭分化小孩。
當一個國家能將更多資源投注在教育,就應設法不迫使小孩太早分流,而是要能讓孩子繼續優遊教育,累積視野學問,這是基本教育。現在很多人看學習,只看到升學、分類,基本上是國家辦教育者對不起學生,大家長久的上學經驗幾乎就是考試升學,也屈從這樣,有些人還說等上大學再學習吧。這些都是教育的顯憂。而我們需要的,是讓教育擺脫升學主義與菁英主義的掌控,有真正的十二年國教。
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