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金會研討「社會階層再製」、「教育品質平庸」及「人才培育失衡」三大問題。

【 數位報記者陳漢墀/10/5台北攝影報導
流失中的教育公義


黃昆輝教授教育基金會於十月五日在台北公務人力發展學院,舉行「2019教育政策研討會」,主題為「邁向公義與卓越─台灣教育發展的危機與對策」,邀請產官學各界代表,共同研討「社會階層再製」、「教育品質平庸」及「人才培育失衡」三大問題。

針對社會階層再製,中國文化大學教育學院院長張建成指出,在幼兒教育方面,公幼數量有限,即便已推行「準公共化」幼兒園,但勞動階層仍不易受惠,而幼托整合政策下,導致師生比為115,呈現過高趨勢。且台灣偏遠地區中小學教師,異動率較高,合格師資比例低,加上師生之間可能出現的族群文化差異,造成城鄉教師質量不均,影響偏遠弱勢學生之學習機會與品質。

回應偏鄉與職業教育問題,桃園市三坑國小校長莊金永認為,偏鄉學校在專長科目老師任用上,幾乎都只能聘用鐘點教師,造成學童的教育權益受損。而國立政治大學教育系教授周祝瑛,表示私立或職業學校學生,本質上是偏才型學生,就讀職業學校能拾回對學習的熱情,台灣教育對於私立或職業學校體系了解仍不夠完善,應給予足夠的協助,幫助教育深耕。

此外,張建成院長提及高等教育促進社會流動的功能式微,加上弱勢家庭的學生擁有的教育機會多半品質不佳,導致「頂大少寒門、私校多弱勢」現象發生,將嚴重弱化高等教育促進社會流動之功能。

台灣大學社會學系特聘教授陳東升表示,學生學習權應優先於教育權,並以學生為主體,所有教育考量不應該針對特定群體,對於政策如何解決教育公義問題,需要利害關係人當面協調。

新北市頭前國中老師陳寶春指出,在公義層面上,國中應加入職業教育試探課程,注入職業教育相關觀念。張建成院長對此回應,職業類科是否能設計於國中階段課綱中,會是校方、家長端或整體社會共同影響的結果。

台灣教育大學系統總校長吳清基說明,台灣的經濟背景起飛是來自專科和技職教育,所以當職業教育背景出身的人才,能成為台灣經濟核心,就不能忽視技職教育,教育本身就是一種命題,要從各角度去分析跟解釋。



留言

這個網誌中的熱門文章

數學老師製作的謎語

立委離婚,妻愛兩子

立法院總務處長由周傑升任,引發一連串的人事異動(獨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