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該如何看待電子菸?聽聽科學家與醫師說法

【 數位報記者陳漢墀/10/16台北攝影報導

電子菸的爭議從美國爆發多起急性肺損傷開始,截至目前為止(10/11),美國官方最新統計數據(10/8)指出,美國本土49州已有1,299起肺部疾病疑似案例與使用電子菸產品有關,以及發生26起死亡案例。
在台灣,電子菸現屬《藥事法》規範下,如含有尼古丁或其他藥品成分以藥品列管,需進行查驗登記,亦不得宣稱可減少菸癮、減輕戒斷症狀等醫療效能;未包含毒品或尼古丁,電子菸仍受《菸害防制法》管制,不得販售。即便如此,台灣的確有不少民眾使用電子菸,新興科技媒體中心表示:尼古丁已確定有成癮性,一般紙菸已有數十年的科學研究,證實對人體有相當大的危害,而電子菸尚未合法,也尚未有完整科學研究佐證前,民眾使用來源不明的電子菸,需先諮詢醫師與專家,也要小心觸法。另一方面,各式新興菸品研究成果不夠全面,使用風險很高,電子菸是否比紙菸更具危險?目前科學上無完整研究,但電子菸仍具有成癮性,也確有健康風險,電子菸原本被認為比紙菸安全,但在美國多起急性肺損傷案例出現之後,各國掀起討論聲浪,因尚未發現確切的致病機制,民眾需更多耐心等待更完整的科學研究

紐約大學電子菸危害研究的湯猛雄團隊成員王湘翠博士(現為陽明大學藥理學科暨研究所助理教授)表示,現在評估電子菸安全性有四大困難,一、目前電子菸的研究成果,無法實際應用在人類生活上。二、市面上電子菸產品種類太複雜,無法全面評估安全性。三、更重要的是,目前都是電子菸的短期研究,缺乏長期暴露實驗。四、部分的研究可能具有利益衝突。

而王博士所參與的湯猛雄教授團隊,從數年前就開始進行電子菸危害研究,團隊成果依然是處於動物實驗階段,目前仍在持續進行中。第一篇研究報告為期12周,發現在電子菸暴露下,實驗小鼠產生心臟、肺臟、膀胱的DNA損傷;第二篇研究報告則為期54周,實驗小鼠產生肺癌、膀胱尿路上皮增生的癌前病變狀況。但王博士提醒,這些實驗都仍在動物實驗階段,並未能表示在人體上也會有相同情形,需要謹慎看待。而美國官方所歸納的可能有害物質大麻素、尼古丁、維他命E醋酸脂等,除了以上物質外,因電子菸種類繁多,所以還有許多化學物質可能有遺漏,也需要進一步研究。
臺北榮民總醫院家醫科醫師賴志冠則表示,首先以國外數據來看,電子菸開始發展後,紙菸的族群雖然減少,但是相當有限,且與電子菸的使用並無相關性,數據告訴我們尼古丁依賴的族群正在擴大。再者,世界各國對於電子菸之規範分歧,英國與歐盟針對電子菸中的尼古丁劑量有明確規範,美國相較之下未有確切的規範,而台灣則是因為電子菸尚屬非法產品,更無法確認民眾取得的電子菸中尼古丁含量的多寡。

賴志冠醫師並表示,在臨床與實際數據上,有一類民眾是希望透過電子菸來戒菸,但事實上,當他們擺脫了紙菸依賴之後,會形成對電子菸的依賴,所以只是成癮的對象從紙菸轉為電子菸。另一類民眾則是希望減少吸食紙菸的危害,認為吸食電子菸的危害程度較低,但多數使用電子菸者則仍然同時吸菸,只有在禁止或不便吸菸的情境下,才以電子菸替代。

新興科技媒體中心召開本次記者會,除了提供媒體朋友們關於電子菸爭議與相關研究的詳細解釋外,也是因為電子菸在科學上仍存在許多未知許多新聞在編譯外電時常使用國外小報的聳動故事,但電子菸目前爭議在於它是否能作為戒菸的替代品?以及新興菸品仍有許多未仔細研究的化學物質,目前仍無法確定對人體的危害有多少。電子菸種類百百種,目前的科學研究也只能研究其中幾種而已,且必須強調的是,關於電子菸的科學研究,都還屬於進行式Ongoing Research),未來隨時有可能會有新發現,歡迎關心的媒體朋友長期追蹤電子菸議題,本中心隨時提供相關科學諮詢以及專家,為各位媒體朋友針對「新興菸品」的風險與科學爭議解答。 



新興科技媒體中心是什麼?
新興科技媒體中心目前是國際上第六個科學媒體中心(Science Media Center),目前為科技部旗艦型計畫,針對社會大眾所關注的科學議題,建立專家資料庫,並與媒體互動,協助專家與媒體一同關注科學議題,提供專家見解與相關科學資訊。新興科技媒體中心目前關注生醫、能源、循環經濟、食安、智慧機械與氣候變遷等領域,歡迎媒體與我們聯繫,展開任何形式的合作。
我們的官網:http://www.smctw.tw/

留言

這個網誌中的熱門文章

數學老師製作的謎語

立委離婚,妻愛兩子

立法院總務處長由周傑升任,引發一連串的人事異動(獨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