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二八事件的新聞菁英傷亡知多少?
(台北訊)二二八紀念館繼101年辦理二二八事件司法界受難者紀念特展、102年醫界及教育界受難者紀念特展後,今(104)年以新聞界受難者做為本次「二二八事件新聞界受難者紀念特展」展覽主題,展期自11月6日至105年1月6日。回顧70年前二次大戰結束,臺灣因日本殖民統治的高度壓制突然消失,一時之間臺灣之報刊、雜誌等平面新聞媒體猶如雨後春筍般勃發,從1945年到1949年的5年間,臺灣有過兩百種雜誌刊物,報紙也有二十多份(參考附錄),此數量還不包括大陸航空空運過來的報紙,為數相當可觀。
相較於雜誌而言,報紙在批判時政的力道更為犀利且迅速,這些針砭時政的新媒體,在二二八事件前後,所持的立場幾乎皆與行政長官公署背道而馳,故被當政者視為擾亂視聽、妖言惑眾的媒介,因此經常在內容遭到過濾與檢查,如更甚者,甚至被停刊處分。在發行狀況上,為提供不同內容需求與族群閱讀的考量,臺灣曾經百花齊放的二十多份報刊,發行地點遍及全臺各地。其中,臺北位居政經樞紐,報章雜誌的發行數目最多,對時事政局的針砭力量也更為強烈。
在二二八事件期間,除了兩家國民黨報紙外,其餘二十多家報紙,都遭到停刊的命運。另大部分在日治時期,透過抗日運動培養出來的媒體精英,都在二二八事件之後的大逮捕中,幾乎消失殆盡,浩劫焚身的報業,也因此一蹶不振,尤其在事件發生之時,出版從業人員在臺北所受到的迫害尤其為甚,之後隨著國府大軍抵臺後,迫害事件的影響性如漣漪般擴散至臺灣各地,各界菁英紛紛受到迫害,造成了臺灣各界知識份子的斷層。
對照現今臺灣的言論自由、媒體新聞業亦極度發達,然回頭檢視68年前的這場新聞界之歷史浩劫,實有非常深刻的痛苦感受。臺北市文化局副局長田瑋舊時曾於新聞處任職,對於二二八事件新聞界受難者紀念特展表示能感同身受,他也表示透過特展帶來的不只是爭取言論自由,也是再度思考,現在的政策是否還有更好的方法。台北二二八紀念館以新聞界受難者做為本次展覽重點,並根據展品內容將展區規劃成歷史緣起區、重點報社區、哀悼牆及零星報社及互動區等四區,透過這四區讓民眾更了解這些珍貴的資料,除了讓民眾追悼這些新聞界受難者之外,並瞭解他們當時為臺灣社會所做的努力。更多紀念特展訊息請至官網(http://228memorialmuseum.gov.taipei/),或洽02-2389-7228分機22胡小姐。
相較於雜誌而言,報紙在批判時政的力道更為犀利且迅速,這些針砭時政的新媒體,在二二八事件前後,所持的立場幾乎皆與行政長官公署背道而馳,故被當政者視為擾亂視聽、妖言惑眾的媒介,因此經常在內容遭到過濾與檢查,如更甚者,甚至被停刊處分。在發行狀況上,為提供不同內容需求與族群閱讀的考量,臺灣曾經百花齊放的二十多份報刊,發行地點遍及全臺各地。其中,臺北位居政經樞紐,報章雜誌的發行數目最多,對時事政局的針砭力量也更為強烈。
在二二八事件期間,除了兩家國民黨報紙外,其餘二十多家報紙,都遭到停刊的命運。另大部分在日治時期,透過抗日運動培養出來的媒體精英,都在二二八事件之後的大逮捕中,幾乎消失殆盡,浩劫焚身的報業,也因此一蹶不振,尤其在事件發生之時,出版從業人員在臺北所受到的迫害尤其為甚,之後隨著國府大軍抵臺後,迫害事件的影響性如漣漪般擴散至臺灣各地,各界菁英紛紛受到迫害,造成了臺灣各界知識份子的斷層。
對照現今臺灣的言論自由、媒體新聞業亦極度發達,然回頭檢視68年前的這場新聞界之歷史浩劫,實有非常深刻的痛苦感受。臺北市文化局副局長田瑋舊時曾於新聞處任職,對於二二八事件新聞界受難者紀念特展表示能感同身受,他也表示透過特展帶來的不只是爭取言論自由,也是再度思考,現在的政策是否還有更好的方法。台北二二八紀念館以新聞界受難者做為本次展覽重點,並根據展品內容將展區規劃成歷史緣起區、重點報社區、哀悼牆及零星報社及互動區等四區,透過這四區讓民眾更了解這些珍貴的資料,除了讓民眾追悼這些新聞界受難者之外,並瞭解他們當時為臺灣社會所做的努力。更多紀念特展訊息請至官網(http://228memorialmuseum.gov.taipei/),或洽02-2389-7228分機22胡小姐。
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