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北市成功高中傑出校友郝龍斌(轉貼校友會網站)

日期/九十七年二月二十九日
地點/臺北市政府

領隊/朱燦煌校長、李鴻鈞會長、董其芸主任

採訪/錢進、蔣思彬、鄭惟中、程久安

攝影/李繼宗秘書

Q1:請問學長能否分享在成功的快樂回憶或讓您印象深刻事件?

A1: 最高興的事情就是在高中階段結交了許多好朋友。當各位經過基測,進入成功高中,大家程度相近,能力相仿,較容易彼此學習,尤其是年紀越長時,越能感受到人的一生能結交到的知己好友,幾乎都是高中及大學時期的同窗,我們到現在仍經常聯繫,甚至一起從事休閒活動。最重要的是當有事情的時候,大家會互相幫助與扶持。當我們在社會上碰到校友時,大家談論到在成功三年的快樂時光,彼此之間的距離瞬間就拉近了許多,所以基本上我覺得高中三年,除了讀書以外,能結交彼此互相鼓勵扶持的夥伴是最重要的。高中時期正是活動力最強的階段,尤其是男生,難免調皮,但行為表現仍在規範之內是允許的。成功三年,我記得年年都舉辦校運,校運對凝聚同學間的感情是有相當影響力,一次次的比賽,更是活絡了班與班之間的感情,這是我在成功印象最深刻的事。

Q2:請問學長覺得高中三年哪位老師對您的影響最深遠?

A2: 國中時期各位所學的科目都是一樣的,但是上了高中因興趣不同或個人選擇的人生目標方向不同而有一、二、三、四類組織別。高中老師對學生影響很大,唸成功的時候,我的生物科陳維壽老師,相信大家都認識他,他教學認真,生物教得非常好,經過陳老師一年的教授後,我幾乎已確定將來一定會朝生命科學方面努力研究。另外一位是高二的化學科─許炯東老師,(最近聽說已經過世了,很令人遺憾)。對我而言,一個好老師上完課後,就能給學生非常清楚的課程組織架構,像我當年的生物課、化學課,上課仔細聽,月考前全面的複習一遍,就可以考出不錯的成績。成功中學的生物科、化學科師資非常的優秀,尤其是聯考時代,每次化學科考試,達到全國頂標的學生,成功就佔了絕大部分。尤其是師長們努力的教學方式,讓學生很容易學習,這就是為何當初,我個人選填志願時,將台大農化系填第二志願,那就是生物與化學的結合。當然未來不一定朝這方面發展,只是在高中老師的潛移默化之下,影響自己的興趣,順帶也影響了未來人生的走向。

Q3:請問學長對於教改的施行看法?另請教學長讀書的方法如何?

A3: 教育改革最根本的就是講求多元。多元是指你廣泛吸收各方面的知識,不僅止於學業上,體育也一樣,多花時間去鑽研自己有興趣的事或物,(教育改革工程龐大,暫不在此討論)。至於讀書方法,我要提醒學弟們所謂「讀書」,書不是用念的,而是用想的、用理解的。所以真正的讀書,就我自身經驗而言,理科甚至是數學公式,讀完以後在腦中複習一遍,能將組織架構融會貫通,就表示你已經真正的懂了課程的內涵,而不是單純的死背。也正式論語所說:「學而不思則罔,思而不學則殆。」學習的態度。讀書不是書一上手就拼命的背,讀理科時,尤其要把道理疏通,才能夠運用。教育改革的用意,是希望能讓學生廣泛且主動的去學習,並從中發掘問題,主動尋求答案,學習是一件活的事情。尤其是對於成功中學的同學,大家都具有這方面的聰明才智,而會有成績高下的差別,原因應該就是做學問的態度不同。
Q4: 請問學長高中時參加何種社團,並如何兼顧社團事務與課業?請問學長在高中時遇到生 活、課業上有挫折的事如何克服?

A4: 從小到大,我對成績並不是那麼要求,自己有沒有融會貫通才是重點。至於我高中參加的社團,是象棋社跟柔道社,很多好朋友到今天都仍保持聯絡,偶爾聚聚切磋棋藝。另外柔道社對體能訓練也很有幫助,當時成功中學的柔道社非常有名。以前成功中學的柔道社,在全國比賽中都榜上有名,那時候學生的柔道段數,一段、二段都是真的不在話下。這都得歸功於老師經營的很用心,同學們也很盡力。 至於課業,成功中學的學生平日在校成績維持中上程度,進入國立大學應不成問題。我始終覺得,讀書是要融會貫通,出社會能發揮所學,而不是一味的追求成績單上的分數,尤其是唸書不是為了應付考試,尤其現在大家都把升學看的很重要,但要選擇未來的路,就個人而言最重要的還是興趣,畢竟人生是很長遠的。 舉個例子,「學習」是跑馬拉松,不是短跑,我高中時有個同學非常喜歡園藝,從高中就開始種植蘭花等植物,由於投入了很多時間,因此學校成績並不是很突出。可是念成功要考大學並不困難,後來那位同學上了文化大學園藝系,也朝著個人興趣一直努力,現在已經當上台大的教授。因此,讀書是能讓你有機會接觸,並選擇自己有興趣的科目的一個途徑。找到一個心儀的方向後繼續發展,不僅學習時快樂,而且更可以長久。 在我就讀台大農化系時,台大農化系是大學聯考的第二志願,僅次於台大醫學系,要聯考前壹百五十名的人才有就讀的機會。成績固然很重要,但是做自己喜歡做的事更重要,當然能兼顧是最好。人生的道路很長遠,讓自己過的高興、過的快樂,做自己喜歡做的事情。興趣在何方,就朝著那個方向發展。 談到挫折,在高中階段,會面臨到的挫折其實還不多,可是沒有這些挫折是不會讓你進步的。人會在痛苦中成長。像讀書,你會感到很辛苦,但辛苦過後才會增長知識,才會了解人生百態。譬如演練數學要耗費很多時間,但在解題的過程中,你的邏輯將得到一番洗練。挫折也是一樣,當你克服困難後,經驗會使你進步。 有一首歌相信你們也聽過,那首歌提到「這是一句好話再試一下,一試再試做不成,再試一下」(注:歌名:再試一下 原唱:哈寶寶)。像各位學弟,當初以百分等級九十七以上入學,聰明才智是絕對夠的,為什麼出社會後有人成功,有人失敗?重點還是誰面對挫折時,能克服困難,才會成功。 在座四位同學當中,或許有人數學好、有人化學好、有人歷史好、有人國文好,如果仔細去評估原因為何?我相信百分之八、九十,是因為你花了相對多的時間在這些科目上。這就是我剛提到的「這是一句好話─再試一下」,你覺得學不好的事務,就應該多花點時間鑽研。而當你克服了自己不擅長的科目後,一方面會對自己有信心,另一方面讓你有成就感,第三方面你進步了。 很多時候,不只是學業上,我只是用學業做個比喻,不要覺得天生我就比較笨或誰比較有天賦,因為誰努力的時間多,誰就能爭取到較好的表現。碰到一件事情,讓你覺得自己做不好的時候,不要怕,多花時間一定可以改善。以個人為例,到現在我還是不敢唱歌,這是我心裡給自己的壓力,到現在依舊克服不了。其餘很多事情,當我不會的時候,都會盡可能的去接觸嘗試。 舉個簡單的例子,我剛當上立法委員的時候,一群媒體記者圍著你發問採訪時,在不熟悉這新環境之下,感到很不自在,當下我對自己說,一定要克服這個問題。後來接受訪問的事情多了自然就習慣了。學習一項完全不會技能,如跳舞,大家都跳的很好,我不會跳,人家叫你跳你不敢跳,深怕跳不好,其實只要自己不難過自己的表現,克服心理障礙,進步是可以期待的。 其實我的口才不好,過去我在學校教書是教的不錯,但我並不習慣面對群眾的演講,因為面對群眾跟上課是不一樣的,上課是學生本來就坐在那邊專心聽你講話,若換成是造勢演講時,要立即抓住群眾的情緒或注意力,否則台下的人就會亂成一團。從一個老師,轉而出來從事這種群眾演講,一定不習慣,不習慣要怎麼辦?就要練習,只要是好的事情,能讓自己進步的事情,就要培養「多做你就會」的態度。 趙少康先生是我的朋友,當時我曾打電話給他,問能不能去幫他主持節目,找到機會持續的鍛練,自然而然的練就出了不錯的口才。這就是我面對挫折的態度。你不會的事,別想要逃避,遲早都會要面對的。

Q5:請教學長對於高中生的兩性交往有何看法?學長能否分享當初是如何追到市長夫人的?
A5: 哈哈哈!這是個有趣的話題,其實,成功中學很遺憾的是個男校,但現在學校之間的男女互動比以前開放多了。在當時,男校與女校之間有著很大的隔閡,我一直到高中畢業,進大學前,幾乎沒有跟任何女生交往過,完全沒有! 還記得我考上台大以後,班上忽然有了很多女生,有一次在路上,剛好碰到一個同班的女生,因為從來沒跟女生打過交道,出於禮貌,見到總要寒暄幾句,可是又非常不習慣,一路上兩個人都很辛苦的在找話講,有一句沒一句的,努力的尋找話題。後來那女生問我,你家有幾個人?幾個兄弟姐妹?我回答兩個姐姐三個妹妹,她忽然冒出一句話「你姐姐是比你大,還是比你小?」這就是我們那時候保守、單純、青澀,尷尬的時代會發生的事。當時男女之間在高中時代根本沒有接觸的機會,大學後才慢慢開始習慣有異性的生活。我覺得這是不正常的,社會正常的發展,應該是從小就要有一些跟異性的交往經驗,但必須的規範也不可少。 在高中這個階段,跟其他學校一起辦活動,彼此間有些交流、聯誼,或者參加別的學校的活動,我覺得很好。剛才我說高中之前沒有跟女生交往過,所以我的太太,是我大學的同班同學,追求過程,就是一起讀書吧。找一個理想伴侶對每一個人都很重要,從我的角度來講,因為從大學階段就認識彼此,就如同先前我講過高中、大學的階段,接觸到的人是最真實的,也最能夠長久。在此時大家都還年輕,都還未定型,個性互相吸引,自然慢慢就會聚在一起。再一次提醒學弟,在高中這個階段好好交幾個朋友,雖然校長在座,有時候並不是一起讀書的朋友,才叫好朋友,一起調皮搗蛋、一起翹課打球的朋友也許會比較親近喔!
Q6:在市政府網站上有看到您對市政發展的期望「水岸 人文 科技」,想請教您在這之外有沒 有想改進市容的地方,如交通等?

A6: 台北市的交通,相較於其他國際大都市,應該已經算是很便利了,但這並不代表我們沒有改進的空間,台北市目前出現最大的問題,就是摩托車數量太多。摩托車就是造成台北市的空氣污染與交通混亂最主要的原因。現在平均二點五個台北人,就擁有一輛摩托車,我們的汽車多、機車多,也因為這樣造成街道堵塞。我們盡量改善大眾交通運輸系統,包括捷運、公車,初步估計八年內,台北市的交通網路可以完成,等到交通網絡完成之後,台北市的交通將能得到大幅度的改善,另外也希望民眾能在交通線路建構完成後,多加利用大眾交通運輸工具。在台北市的大眾交通運輸,其實政府都設有補貼,每個人花十五塊、二十塊、三十塊,事實上車資是五十塊、六十塊,政府會補差額以利使用者,希望透過這方式鼓勵大家使用大眾交通工具。
Q7:如果將來學弟們有從政的興趣,學長有何建議?

A7: 簡單的講還是做自己喜歡做的事情。老實說我當初的人生規劃中,從來沒有從政這念頭。大學時候,就覺得大學教授這工作很好,地位又高,也算是自己喜歡從事的工作,所以年輕時我最大的希望,就是有朝一日能當上台大教授。可是當自己在學校從事教授一職時才發現這工作對人們與事情的影響,相對來講與從政相差很遠。 如果你有志於服務大多數人,或者是希望能參與決定國家未來的事務,選擇這條路也未嘗不可。我覺得先從喜好服務人群這方面,開始介入會比較好一點,現在多參與一些公益團體或民間社團的活動,了解到各種團體的運作,當行政上的歷練都具備的時候,再來做決定。 從政有兩條路可走,一個是選舉,另外一個就是走基層公務員、法政這條路,公務人員或法政,將會經歷很多關卡的考試,那一方面的歷練也不錯。如果是選擇選舉這條路,就要有完備的行政歷練,而這些歷練就是由參加社團、公益團體開始的。順帶能測驗自己具不具有關懷社會的心,樂意服務的情。其實,從高中階段就可以開始做起,參加學校的社團,為同學服務,測驗自己有沒有這方面的能力?喜不喜歡?如果說這些前提成熟,再開始考慮也不遲。

Q8:請問學長對於學弟的求學與作人成長的寶貴建議及對成功人有何期許?

A8: 從前,從學校大門走進去就有一條成功之路(注:成功之路已於民國七十二年時改建拆除),大家都戲稱,從成功走向成功之路,希望所有學弟都能邁上成功之路。但是大家也不要忘記,「失敗為成功之母」。走向成功之路的過程,注定會有一連串的失敗考驗自己,只有在失敗的過程中繼續努力,才能讓你進步與成長。希望給學弟的就是「面對挫折、面對困難,克服挫折、克服困難」。成功不會從天上掉下來,成功一定是經歷過一些歷練,包括你做學術研究,演練數學、化學題目都是一樣的,必須經過一連串的試驗才會有心得,這心得就是最寶貴的經驗,也是你比人家行的地方,我相信,要成功最重要的是要有「勇於嘗試」的精神。 我們念書的時候,當時的考試題目都很難,譬如數學科班上大概沒多少人及格,物理、化學等也是如此,這扼殺了很多人對於學習的興趣。當時大學錄取率約只有百分之三十左右,考上大學都不是件很容易的事,現在成功中學考大學的錄取率達百分之百。當時成功考上台大的人數,大概二、三十個人,現在聽說現在有一、兩百個人,相信各位現在的程度應該比當時優秀多了。在這種前提之下,希望各位學弟更能奮發為求上進!從成功走向成功之路。

傑出校友─郝龍斌市長小檔案

郝龍斌(1952年8月22日-),生於台灣台北市,籍貫江蘇鹽城。中華民國前行政院長、參謀總長郝柏村之子。
1970年畢業於台北市立成功高中。
1975年獲得國立臺灣大學農業化學系學士學位。

1984年獲得美國麻州州立大學食品科技博士學位。

2001年任環保署署長。

2004年任中華民國紅十字會總會秘書長。

2006年當選台北市市長。

留言

這個網誌中的熱門文章

立委離婚,妻愛兩子

數學老師製作的謎語

立法院總務處長由周傑升任,引發一連串的人事異動(獨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