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適之猝逝於中研院(1962 年2月 24日)溫紳

2013-02-24╱台灣時報╱第7版╱國際╱頭家心聲
台灣史上大小事/溫紳專欄 胡適之猝逝於中研院2013-02-24


胡適之猝逝於中研院(1962 年2月 24日)

  推動「白話文改革運動」及提倡自由主義甚力的中研院院長胡適博士,在一九六二年二月二十四日中研院舉行第五次院士會議揭幕式的酒會上,不幸因為心臟病猝發而遽爾辭世!

  這位享年僅僅七十二歲的著名學者,幼年曾隨父親胡鐵花來台當官而先後在台南、台東兩地待過,在台東舊火車站附近便建有「鐵花公園」以紀念胡適之父,而台北南港中研院的對面也有「胡適公園」,父子倆在台灣同時有公園來紀念,可能是台灣除了蔣介石、蔣經國之外的絕無僅有者,也象徵著胡適及其父親與台灣的關係真是匪淺。

  曾經擔任過北大校長與駐美大使的胡適,由於早在十八歲那年便遠渡重洋赴美深造,特別是一九一五年入讀紐約哥倫比亞大學後,跟隨聞名全球的哲學家杜威博士,使得「實驗主義成為其終生生活與學習之嚮導」,尤其難能可貴的是,正當他攻讀博士時,恰好發生日本對華提出「二十一條要求」的最後通牒,海內外的中國人都深感受到屈辱,卻又莫可奈何之際,胡適有一天漫步到校園後面之狹谷上吊橋散步時,鳥瞰俯視這一被水沖刷而成千年幽谷,突然想到老子所說的:「天下莫柔弱於水,而攻堅強者,莫之能勝!藉由此體會出,並不是水之弱終能勝強,而是力—真正的力─才能使流水穿石!這種頓悟,使得胡適事後回憶指出:「這實在是我智慧上變動的地點」。

  他在學成歸國後,便開始力倡文學改革,在陳獨秀所辦之《新青年》極力推動白話文,後來並且還自行創辦《每週評論》《努力週報》《獨立評論》等雜誌,與傅斯年等人齊肩和左派打起「民主與獨裁論戰」,影響五四運動至鉅,也讓他中國文學史上佔有一席之位!

  一九三八年時,胡適在媒體上發表「美國的態度究竟怎樣」,文中提及「我們(中國)這次可以說是為世界作戰,至少係為民主國家作戰;但我們自己要先咬牙苦撐,不要先打算盤。苦撐一年、二年…甚至十年(抗日),幾年內忽然來了一個幫助,就好像窮人一旦得到愛爾蘭的大香檳馬票,豈不痛快!但先當求於己,咬牙苦幹」,希望中日戰爭爆發後要有共赴國難的決絕意志,結果,這篇文章引起最高當局共鳴,於是三天後發布他出任駐美大使,使得朝野震驚不已。

  胡適的「學而優則仕」路程甚短,在抗日勝利後便回到學術崗位,並當選為國大代表。到了一九四七年制憲要選總統時,蔣介石曾示意他出馬角逐;但胡適敬謝不敏,及至一九四九年國共內戰而迫使蔣介石亡命來台後,胡適並未像大多數的學者選擇「投共」,他反而是流亡來小時候曾經住過的台灣,並與雷震等民主人士創辦《自由中國》雜誌,甚至還一度計劃與高玉樹等人組黨!但都止於籌備階段,此期間,他倒是在一九五八年接掌中研院院長,並於隔年再兼任「國家長期發展科學委員會」的主委。

  在中研院的最後歲月裡,胡適提攜後進可說是不遺餘力,譬如:李敖在一九六一年考入台大史研所時「窮得連褲子都進入當鋪」,胡適獲悉馬上以限時專送寄上千元支票「贖當」,而彭明敏赴加拿大攻讀碩士的第二年學費,胡適也以匿名方式全年贊助,這種愛才惜才的胸襟,真令人感念不已!

留言

這個網誌中的熱門文章

立委離婚,妻愛兩子

數學老師製作的謎語

立法院總務處長由周傑升任,引發一連串的人事異動(獨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