許添財委員1025院會總質詢


一、          台灣政治社會充斥「經濟文盲」嗎?
圖一
大前研一:
    將來人們謀生主要的三種「神器」:
    英語、金融和IT(資訊科技)
    但政客卻只懂另外三種「神器」:
    地盤、看板和皮包


滿腦子是選舉、權力、人脈。任人唯觀,急功近利,缺乏思考,膚淺浮躁似乎已成為當今政治社會的一種「流行病」,導致政界的集體素質下降,面對經濟和社會危機一竅不通,一籌莫展,普遍都是「經濟文盲」,形成「低智商的社會」。

二、台灣經濟困頓,財政手段捉襟見肘
或許如同大前研一對日本的批判。台灣經濟至少已沉淪了16年,國民平均實質薪資倒退16年,越來越多的人口陷於生活困境苦不堪言。國家經濟成長越見失去動能,GDP成長率從1990-1994的平均7.34%逐年下降為2010-2012的平均5.36% (參見表一)

表一、台灣經濟成長率
期間
GDP(%)
1990-1994平均
7.34
1995-1999平均
5.38
2000-2004平均
3.86
2005-2009平均
3
2010-2012平均
5.36
資料來源:1990-2009見行政院經建會「Taiwna Statistical Data Book,2012
          2010-2012見行政院主計總處統計隨身Go”APP
          (201010.76%,20114.07%,20121.32%)
製表:立委許添財國會辦公室

台灣既有的經濟結構與制度已陳腐落伍,政府卻一直想沿用傳統的智慧解決日新月異層出不窮的棘手難題。不斷舉債增加政府支出的結果,不但不能振興經濟反而使財政日趨惡化。11年來中央政府總負債增加了0.82倍,GDP卻只成長了0.41倍。負債比率由2001年的27.78%竄升至2012年的35.69%,趨近破表,台灣財政陷於希臘化。
顯然地財政手段不但越來越無效,連政府手中能用的財政碼也越來越捉襟見肘。如表二所示,中央政府經濟發展支出占總預算百分比,從2000年初的18%,下降為2006年以後的13%以上,但金融面呢?

三、金融業也是衰退產業
經濟長期低迷不振,成長失速;相對地導致資金流速減緩,資金需求不殷,加上製造業生產基地外移,企業出走所形成的三角貿易,使有限的出口成長,卻一樣持續著快速的外匯累積,游資泛濫。不但利率水準持續下降,金融業的資產報酬率一樣低迷不振。

圖二

表二、台灣銀行利率變動
             項目
日期
基本貸款利率%
三個月期定存利率%
1990/12
10
7.75
1995/12
7.8
5.75
2000/12
7.94
4.60
2005/12
3.74
1.55
2010/12
2.60
0.74

資料來源:行政院經建會「Taiwna Statistical Data Book,2012
製表:立委許添財國會辦公室
金融業本身亦自身難保,金融業全體產值佔GDP比重逐年降低。
表三
本國銀行資產及淨值報酬率


本國銀行ROA
本國銀行ROE
2000
0.48
6.2
2001
0.27
3.6
2002
-0.48
-6.93
2003
0.22
3.52
2004
0.63
10.30
2005
0.30
4.81
2006
-0.03
-0.43
2007
0.14
2.22
2008
0.16
2.47
2009
0.28
4.49
2010
0.58
9.10
2011
0.59
9.33
2012
0.68
10.41

圖三、金融業產值占GDP(%)

四、台灣金融業將出走還是國際化
金融業從經營不善,資產重整,購併風潮,政府接管,進入一個整體金融資本外移的新階段。我們嚴肅且憂慮地正告江內閣。台灣走過農業資本,工業資本時代的經濟治理失敗而有今天經濟沉淪的黑暗期。高舉自由開放大旗的兩岸服貿協議,加深了廣大勞動階層及自足其力的中小型服務貿易業的普遍恐慌。唯獨金融業等少數服務業亟帶兩岸相互開放市場為其經營困境解套。事實上陳腐落伍的經濟結構制度與「經濟文盲」的官僚體系,加上在政府羽翼下被動、消極坐享聯合壟斷利益的公營金融體系,使金融產業長期失去自我改革與不斷創新的意願與能力,幾乎毫無國際競爭力可言。還是台灣總體經濟繼農業資本崩潰,工業資本出走,正處於金融資本何去何從的關鍵時刻。


留言

這個網誌中的熱門文章

立委離婚,妻愛兩子

數學老師製作的謎語

立法院總務處長由周傑升任,引發一連串的人事異動(獨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