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師:把握35歲前黃金生育期 不孕早治療



圖:不孕症病人陳女士與醫師合影

沒”種”11年! 傳宗接代壓力讓她崩潰跳車

(台北訊)結婚12年的陳小姐,在婚後第二年就從未避孕的情況下,11年來仍未傳出一絲好「孕」消息,由於丈夫是長子,因此疼愛她的公婆有時難免會提及想早日抱孫的期待!無形的壓力在經年累積之下,讓她曾有一次在車上與丈夫爭論生孩子問題時,一度崩潰而跳車,不顧路人眼光在路上哭了起來!

陳小姐出嫁後即站上第一線與丈夫並肩作戰、一起創業,每天工作甚至超過20個小時,每天疲憊不堪的狀態,使得行房總是草率了事,這些年來,她也曾與丈夫一起斷斷續續接受過中西醫治療,但都因為忙碌的工作及經濟壓力,而放棄進一步治療的機會,直到近年事業有成放下許多重擔後,才驚覺自己已年過40歲,距更年期的日子越來越近,擔心年齡越大讓懷孕的機會更加渺茫,加上發現公公在退休後,似乎因為失去生活重心而產生憂鬱症傾向,讓她更加確定想要生孩子的決心,希望為這個家帶來新的朝氣,也讓公婆感受抱孫的喜悅,因此和丈夫商量後,決定給自己半年時間與丈夫一起積極治療,做最後一次的努力,從此便開始在工作與醫院兩頭往返奔波,最終在專業醫師的協助下成功受孕。

「我要在半年內,用最快的方式給我一個孩子!」陳小姐回想起當初對醫師這樣要求,如此心急的話語讓她現在仍感到相當好笑,而這次受孕成功,帶來的不只是一個孩子,而是一對活潑可愛的雙胞胎兄弟。「看到才兩歲大的兒子很貼心,會主動說要拿乳液給奶奶擦擦,看到阿公咳嗽會自己跑去拿衛生紙給阿公。」陳小姐想起孩子的貼心,頓時覺得過去的辛苦與煎熬都是值得的,不過還是希望能呼籲大家,想生孩子要趁早,以免受孕機率變小,年紀大後體力不佳還要辛苦帶小孩。

「50歲以後生育能力才下降」? 四成民眾生育知識不及格

隨著時代的改變,女性意識抬頭,婦女投入職場的比例漸增,像是陳小姐這樣難懷孕的的例子越來越多,晚婚或延遲生育問題更日益嚴重。根據台灣生殖醫學會委託進行的調查發現,針對25-44歲男女(共1033人),20至39歲未婚民眾不想結婚意願,從往年的16%增加至24%,且30-35歲年齡組當中,高達50%的受訪者預計30歲以後結婚,有將近26%不打算結婚;除此之外,近40%的受訪者「不知道」或「認為50歲以後生育能力才會明顯下降」,而有75%的受訪者表示,如果得知「40歲時懷孕率會減半」的警訊後,就會想要提早懷孕。這些數據在在突顯晚婚的價值觀普及與國人對生育知識的嚴重缺乏,殊不知女性生育的年齡有限,若超過35歲以後恐難懷孕!如果目前接近半數的生育知識不及格現象持續發燒,未來將可能造成台灣生育率繼續下降,進而影響國家經濟力。(有效樣本:455位25-44歲男性;578位25-44歲女性。抽樣誤差為正負2.1的百分點)。

35歲以後”孕器”不佳

台灣生殖醫學會副理事長黃建榮醫師表示:「最佳的黃金生育時期最好在35歲前受孕,但發現國人對適合生育的年齡認知嚴重不足,總以拼事業為優先,認為生育計畫是可以安排在任何想生的時候進行,卻忽略生育能力會隨著年齡漸增而下降的事實,以致許多前來就診的不孕症病患,多以事業有成的三十幾歲到四十幾歲婦女占大多數(附件一),都因為年齡問題而需要依靠人工生殖技術來協助生育,只為一圓為人父母的遲來的夢想。」

根據台灣國健局臨床數據顯示,婦女年齡在35歲時若必須接受試管嬰兒治療,活產率還有將近三成多,到了40歲的活產率明顯下降一半剩一成五(附件二),黃建榮醫師表示:「隨著生殖醫學的進步,台灣地區從民國87年至94年的懷孕率及活產率都有大幅提升(附件三),在經過不孕症治療後,受孕機率可恢復與一般夫妻相當,但前提是要在35歲以前。」無論如何,隨著年齡漸增,生理構造的老化將是不可逆之因素,因此越早接受不孕症治療,成功率相對越高。

年齡越高越難受孕 流產機率高達六成以上

台灣生殖醫學會前理事長劉志鴻醫師表示:「高流產率是年齡大的孕婦所需面臨的另一大考驗,20歲左右懷孕的流產機率大約10%,35到39歲的機率多一倍,45歲後甚至高達六成以上。」然而不論在流產率、試管嬰兒成功率及每一個胚胎著床率等等,都與年齡有著密不可分的關聯性,因此呼籲國人應重視年齡對生育的重要性。

尋求正確的不孕諮詢管道 才能助好「孕」

雖然目前國內沒有精確的統計,但據醫師粗估每七對夫妻會有一對夫妻受到不孕症困擾,但由於國人對生育知識普遍不足,至今仍有許多不孕症夫妻尚未就診,加上坊間有很多缺乏科學根據和醫學證實的助孕方法,如果濫用可能會錯過最佳的受孕時機,甚至因而導致無法收拾的後遺症,因此醫師建議,如果及早意識到不孕危機,應尋求專業的諮詢管道,如衛生署核可的人工協助生殖機構(試管嬰兒中心)、相關衛教手冊、或撥打不孕諮詢專線(0800-088-581),透過專業護理師幫你解答心中的疑問,並可提供不孕夫妻應該做的檢查項目與就醫建議。當然最重要的,是夫妻雙方都應共同扶持,勇於面對並一同接受檢查,切莫徒增不必要的心理恐慌,讓精神壓力變成另一個導致不孕的因素。

留言

這個網誌中的熱門文章

立委離婚,妻愛兩子

數學老師製作的謎語

立法院總務處長由周傑升任,引發一連串的人事異動(獨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