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文英:無車日淪為作秀








政策便宜行事、毫無章法

行人與自行車共用車道標誌桿,平均不到70公尺就一支!

(台北訊)市議員李文英今天在進行交通部門質詢時指出,台北市政府從91年起至96年之間,連續六年耗費3727萬辦理國際無車日活動,目標著眼於無車城市的目標,但是市府的相關公共建設卻無法配合跟上。李文英說,目前市府的做法就是便宜行事將26區段的人行道規劃為行人與自行車共用車道,但是事實上,市民的自行車原本就無強制規定不能騎上人行道,因此這所謂39公里的行人與自行車共用車道,架了600支的漂亮顯眼的標誌桿,卻只是畫蛇添足的表面功夫。

李文英指出,台北市交通局所規劃的26段行人與腳踏車共用人行道道,大多環著學校、公園或人跡罕見的地方,著重於休閒性,而非功能性。而且學校部份頂多也只是環著台灣大學。李文英指出,以大安區該區域為例,儘管長興街口上架著明顯人車共用標誌,學生還是習慣騎到馬路上來;而台大附近的師大擁有眾多腳踏車族,但和平東路和師大路的人行道即使都未規劃為自行車道,卻到處可以看到來往的自行車。況且有些人行道不是人車共用車道,卻規劃了自行車停放專用區(附圖一),政策之間充滿矛盾,毫無章法。

李文英指出,台北市26區段,大多坐落於大安區、中正區與士林區。長達39公里的人車共用車道架了約600支標誌著「行人優先」號誌桿。姑且不論實際上運作是人閃車還是車閃人,平均不到70公尺就架設了一支標誌桿。文英說,之前有大直居民投訴,質疑北安路的標誌太過密集而形成浪費(附圖二);最後她調資料後發現,思源街400公尺就架了9支,4500公尺的仁愛路架了129支,都是幾乎30公尺就一支。

李文英建議,市府要推動市民多騎乘自行車通勤,就必須提出具體配套。比如說,多規劃自行車通勤專用道,或是利用投幣或悠遊卡來推動市區的公用自行車租借制度,都不失為鼓勵市民多騎自行車節能省油又強身的方法。

留言

這個網誌中的熱門文章

立委離婚,妻愛兩子

數學老師製作的謎語

立法院總務處長由周傑升任,引發一連串的人事異動(獨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