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心兒童的好鄰居
(台北訊)為持續加強推動兒童保護工作,家扶基金會今召開兒童保護宣導記者會,會中公佈社區關懷問卷調查結果。問卷中發現,同住社區中的家長與兒童喜歡居住社區的結果不一;其次還發現,若遇社區中有兒童受到不合理的打罵時,家長處理的方式排序最高竟只是暗中觀察。家扶基金會執行長王明仁表示,兒童保護工作需要全民一起行動,若能透過社區鄰里間的關懷,拯救兒童受虐,或及早發現孩子受害的可能,將可挽救孩子的未來。除此之外,現場也來了幾位社區中的好心叔叔、阿姨,希望以自己平時跟社區鄰居的相處方式,鼓勵國人付出多一點關懷給身旁的孩子。
根據內政部94年至96年受虐兒童少年人數分析統計資料來看,94年受虐人數為9,897人,95年為10,093人,96年則有13,566人受虐(表格一),三年下來,受虐兒童人數直線上升。不僅如此,去年年底家扶基金會也發現,全國有66萬名兒童缺乏責任通報保護,主要原因為學齡前的兒童主要長期生活在家中,若該家人少與他人往來,或鮮少帶幼兒外出,兒童若是發生受虐事件也難以被發現;而通報部分也發現大部分都來自學校,鄰里社區的通報數是非常低的;此外,今年1月至4月的12件兒童受虐新聞中,學齡前受虐兒童的新聞有8件,學齡兒童受虐的件數也有4件,相關的兒虐新聞例如:宜蘭吳姓男子虐殺幼童水泥封屍案、嘉義市母親用燒燙的滾水燙傷男童…等,這些都是令人悲慟的事件。上述資料彼此呼應,證明這群兒童根本沒有防護罩可以保護自己。因此,家扶基金會提出社區關懷問卷調查,期許藉由對社區關懷的了解,鼓勵民眾當個好鄰居,加強關懷這些居住社區中的兒童。
家扶基金會社區關懷問卷調查,共發出3,100份問卷,回收2,745份有效問卷,回收率88.55%。此份問卷結果顯示,家長及兒童對於社區的互動方式不太一樣。有逾8成的家長會跟居住社區中的民眾打招呼、聊天,到社區裡的商家買東西;兒童與社區的互動方式則為,7至8成的兒童會跟社區民眾打招呼,或是到商家買東西,但會跟居住社區中的人聊天卻只有5成(表格二)。因此可看出,兒童對社區的互動都只是淺層的,若兒童家中遭遇困難是難以發現的。另外,若發現社區中有兒童獨自在外遊蕩時,家長採取的方依序排列為:1.上前關心、2.暗中觀察、3.請相關人士前來協助、4.視而不見;若看到社區中有兒童收到不合理的打罵時,家長採取的方式依序排列則為:1.暗中觀察、2.請相關人士前來協助、3.上前關心(表格三)。家長對於發現孩子發生問題時的態度僅止於關心、觀察,甚至視而不見時,對於孩子的安全保護是有疑慮的。此外還發現,如果兒童在社區中遇到危險,他們會求救的對象依序為:1.家人、2.路人、3.警察局、4.鄰居、5.商店(表格四),表示孩子遇到危險時,除了家人為第一優先的求救方外,居住社區中的老老少少都是孩子的救星!但是反觀家長對於孩子若發現問題而需要救援時的處理方式來看,家長未必真能幫助孩子脫離困境。因此,如何加強社區鄰里間的關心是家扶基金會今日提出的最重要論點之一。
此外,根據內政部兒童及少年保護執行概況資料統計,94年至96年鄰居及社會人士通報比例為:94年12.42﹪、95年11.49﹪、96年10.88﹪(表格五),除了逐年下降之外,通報人次也不高。從事保母工作已經十年的邱慈惠小姐表示,她對於家長與孩子間的親子關係會特別關注,不只是自己在帶的孩子而已,連在外頭聽到路人在交談都會「雞婆」地留下電子信箱相互交流資訊,也會對鄰居的孩子也會加以留意。「之前托育的家庭曾有家暴現象,而且大家都知道這個情況,卻沒人敢說;但是當我主動去關心這件事時,卻被大家當成是好管閒事」。邱慈惠說,之前托育的家長會動手打小孩,連帶影響媽媽也產生歇斯底里的情緒困擾,奶奶明知有其事卻不願意通報,孩子的安危岌岌可危。後來,媽媽勇於打113求救時,卻被爸爸發現掛斷了求救電話;邱慈惠知道後繼續打113追蹤通報案件,也在事後請求幼稚園長一定要注意孩子的特殊狀況。邱慈惠表示,社區裡就是需要多管閒事的鄰居,才能保護這些年幼的孩子。此外,家扶基金會在問卷中也發現,年紀越大的人越會主動前去關心兒童,40歲以上的民眾佔了四至五成(表格六),也如同現場兩位台北縣村裡幹事楊迪授先生、基隆家扶中心義工媽媽陳黃雪梅阿嬤一樣,平常都會主動瞭解左右鄰居的大小事,並且主動給予關心、詢問,成為社區裡的「包打聽」。
家扶基金會執行長王明仁表示,兒虐事件是令人深覺慘痛的悲劇,為了降低孩子們受虐的可能,家扶基金會提出3多訴求,希望能教育家長及所有社區的鄰里朋友,一起加強兒童保護工作。好鄰居有3多內容為:多一點關心、多一點行動、多停看聽!對社區兒童的生活狀況,要多一點關切,並且停下腳步,多看孩子們的行為,注意有無異狀表現,並且多聽他們的話,瞭解孩子的們表達,藉由多一點行動的付出來建立安全的社區。家扶基金會也再次重申,若發現兒童受虐,請鼓起勇氣勇敢救援或通報,電話請撥家扶基金會04-22061234或是婦幼安全專線113。
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