她們還沒撐起半邊天/胡宗駒(轉貼)

即便是在崇尚新聞自由、男女平權的美國新聞圈,女性新聞從業人員還沒撐起半邊天,主要的原因是自古以來,新聞界一直爭論男女性別差異因素是否會肇致新聞採訪、編輯與行政管理的不同結果。

  統計數字明確顯示,在〈美國新聞編輯人協會〉(American Society of News Editors)針對各報新聞編輯部門所作的調查中發現,在過去10年內,各媒體新聞編輯部門裡女性主管人數基本上沒有什麼改變,女性主管占編輯部門主管的人數從 2001年的� 34.4% 增加為當前的 34.6%,但女性編輯人數卻從� 2006年的� 37.7%減少為目前的 36.9%。

  2010年10月從《奧蘭多哨兵報》(Orlando Sentinel)資深副社長兼總編輯那個位子上退休的郝爾,今年10月深入瞭解全美十大報業的女性負責人後指出,令人悲哀的事實是,只有《紐約時報》的一位女性總編輯艾布蘭森 (Jill Abramson);她說,全美30家發行量最高的報紙中,只有六家有高階女性新聞主管,包括《紐約時報》、《新聞日報》(Newsday)、《明尼阿波利斯明星論壇報》(Minneapolis’Star Tribune)、《克里夫蘭平原商人報》(Cleveland’s Plain Dealer)、《巴爾的摩太陽報》(Baltimore Sun)和《沙加緬度蜜蜂報》(Sacramento Bee)。

  她所提及的艾布蘭森是於今年夏天被《紐約時報》高層任命為總編輯,她是時報編輯部門最高負責人,手下還有兩位副總編輯,成為時報自1851年創辦以來的第一位女性總編輯,在那之前,時報編輯部一直是由男性白人所控制的天下。

  艾布蘭森獲得拔擢固然讓許多女性新聞從業人員感到高興與希望,但相較於其他男性新聞從業人員,她們對艾布蘭森仍有一些不同的看法,尤其當艾布蘭森說,一般認為女性新聞從業人員對新聞的品味及評鑑能力異於男性新聞從業人員是不正確的觀點時,她們表示,只能對艾布蘭森表達 “尊敬的不同意”(respectful disagreement)。

  時報資深女記者艾絲奈說,她不想跟她的女上司爭辯性別對界定一則新聞是否好壞的影響,但新聞編輯在每天發生的眾多新聞中選取精華時,多半是依據個人的新聞敏感與經驗,女編輯固然能看到男編輯看不到的重點,但也可能因女性觀點疏忽了重要的新聞。

  事實上,就在艾布蘭森獲得任命後,部落格上就重新挑起了新聞界針對這個老問題的許多討論;《新墨西哥商業周刊》(New Mexico Business Weekly) 記者克麥蕾格 (Megan Kamerick)說,艾布蘭森所受質疑與檢視會比男性總編輯更嚴苛是不爭的事實。許多女性的媒體部門負責人也談到女性新聞從業人員的領導風格和專業經驗,她們相信,即使新聞界的女主管各有不同的管理風格,但不論如何,其中必有女性的考慮因素。從2001年起,在《芝加哥論壇報 》(Chicago Tribune)擔任了七年半主編的李萍斯基說,她相信每一位編輯都喜愛好的新聞,但這並不表示所有新聞編輯都認同某一則新聞是好新聞,女編輯在為一則新聞是否好壞下定論時,總會憑女性過去的生活經驗,那是男編輯不會有的,相反亦然。

  《紐約時報》其實在2008年就做過有關女性領導人為主題的討論,在一篇”女性會是好老闆嗎? “的專論中,深入分析了性別的管理風格。西北大學社會心理學家艾葛莉 (Alice Eagly)做過數百項針對男女管理人比較的研究,她在總結中指出,女性經理人通常比男性更能協商、更民主,更常以正面方式處理問題,而不會用負面的訓斥方法,但這只是一般情形,也有一些例外。

  1993年出任《波特蘭奧勒岡人報》(Portland’s Oregonian)總編輯的羅伊 (Sandra Mims Rowe) 說,她於 1984年初任《維吉尼亞 漢普敦路報》� (Hampton Roads’ Virginian-Pilot and Ledger-Star)總編輯時,想法跟艾布蘭森一樣,認為染色體不會影響對新聞的判斷,可是後來她認為,她作新聞取捨的考量時,顯然有性別因素在內。

  她記得,1991年,在大法官湯瑪斯 (Clarence Thomas)的參議院任命聽證會中,他的助理奚爾 (Anita Hill) 指控他對她性騷擾,羅伊深信,她所知有關工作場所的性侵犯的女性理解絕對影響了她的判斷。時報專欄作家鄺德蓮表示,當她的同事對奚爾的控訴還感到懷疑和難以理解時,身為女性的認知已替她下了結論。

  就艾布蘭森獲得晉升的性別討論尚末獲得定論,但 Poynter Institute 的吉絲樂認為,這件事對身在新聞圈的女性或新聞系的女學生卻有一些激勵作用。她認為,這應該讓一些抱持老觀念的媒體老闆改變想法,當他們需要拉拔一些傑出的新聞工作人員時,可以打破男女性別的舊觀念。

  這件事也能鼓勵目前仍從事新聞工作的婦女留下來繼續打拚。2002 年美國新聞協會 (American Press Institute)的一項研究發現,許多女性新聞工作人員因感到前途茫茫而離職。

 艾布蘭森的成功可以使新聞系的女學生更勇敢地追求她們的新聞事業,面對數位化時代新聞工作的挑戰。

留言

這個網誌中的熱門文章

數學老師製作的謎語

立委離婚,妻愛兩子

立法院總務處長由周傑升任,引發一連串的人事異動(獨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