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研院蔡宜芳榮獲「第十一屆台灣傑出女科學家獎」
【數位網路記者陳漢墀台北報導/2018,3,10】
科學之美 深植台灣 創造生物經濟產業契機
全台第一、更是唯一專為表揚台灣女科學家卓越貢獻的「 台灣傑出女科學家獎」,今年堂堂邁入第十一屆。「 台灣傑出女科學家獎」始於2008年,由台灣萊雅、 吳健雄學術基金會與婦聯會共同主辦,多年來素有「女性諾貝爾獎」 之美名,顯見該獎項的學術地位與指標意義。今年最高榮譽的傑出獎 (*註1)由中央研究院分子生物研究所蔡宜芳特聘研究員獲得。
蔡博士喜愛觀察生物,對植物充滿好奇心, 從大學時期即以研究為志業。她鼓勵年輕學子追隨自己的心, 不要擔心沒被看見、石沈大海,只要想著自己在幫忙打底鋪基地, 享受過程中探求真理的感覺,就能夠在研究之路上走得更長更遠。 目前地球人口爆增,面臨糧食不足的問題, 蔡博士所致力研究的植物硝酸鹽轉運蛋白研究有助改善肥料的運用, 是綠色革命很重要的一環,希望在提升食物產量、 養活世界人口之際,也能降低污染,對環境更加友善。
發現植物第一個硝酸鹽轉運蛋白 看見大地永續發展新希望
傑出獎:中央研究院分子生物研究所蔡宜芳特聘研究員
第十一屆「台灣傑出女科學家獎」得主蔡宜芳博士, 長期投入分子生物學研究,成果斐然。1990年蔡博士取得美國卡 奈基美倫大學生物研究所博士學位;1990年至1993年期間, 於美國加州大學聖地牙哥分校生物系進行博士後研究;1994年返 回台灣,任職於中央研究院分子生物學研究所,擔任助研究員;20 16年起,獲聘為該所特聘研究員。 蔡博士對於科學人才的養成亦熱心參與,自2008年起, 擔任台灣大學分子細胞研究所兼任教授;2014年起, 也擔任陽明大學生命科學系暨基因體研究所兼任教授, 透過紮實的實驗室訓練,已培育多位女性科學家獨當一面, 在台灣和美國的大學任職。
蔡宜芳博士專攻植物營養學,從事細胞膜蛋白的功能研究, 利用遺傳方法找到第一個硝酸鹽轉運蛋白基因CHL1, 開啟在分子層次研究植物硝酸鹽運送的新紀元。 透過蔡博士細心鑽研,更發現「硝酸鹽轉運蛋白CHL1同時也是硝 酸鹽感應子」,能夠調控植物生長發育及生理代謝, 甚至改寫了教科書上關於硝酸鹽輸送的理論, 在植物營養學界引起極大的震撼。 由於農作物利用的氮肥造成嚴重的環境問題, 透過對硝酸鹽輸送機制的了解, 蔡博士設計出提高作物氮利用效率的新策略, 有助舒緩氮肥對環境的危害,獲得台灣和美國的專利, 研究成果倍受國際肯定。
科學新星閃耀殿堂 研究成果令人驚豔
「台灣傑出女科學家獎」除了頒發「傑出獎」之外,另頒發兩名「 新秀獎」,以獎勵優秀的年輕女性科學研究者;和一名「 孟粹珠獎學金」,用於獎勵主修科學領域的女性博士班研究生。 本屆「台灣女科學家新秀獎」的兩名得主為:國立成功大學生物科技 與產業科學系王涵青教授和國立臺灣大學化學工程系趙玲副教授。孟 粹珠獎學金的得主為國立臺灣大學基因體與系統生物學學位學程博士 班五年級學生林秀娟。
新秀獎:國立成功大學生物科技與產業科學系王涵青教授
王涵青博士自2000年開始投入蝦類重要病毒性病原體(蝦白點症 病毒)研究;2007年赴日擔任博士後研究員, 將研究領域拓展至蝦類免疫學;2008年返國後任教於國立成功大 學至今,建構「蝦體類適應性免疫」的突破性免疫系統, 結合生醫系統生物學模式, 發現第一個由無脊椎病毒所驅動宿主的有氧糖解現象。王博士發表的 40餘篇科學論文中,有超過50%刊登在評價居前10%之內優質 期刊,更是第一位在對蝦類病原體研究領域, 以完整論文發表於國際著名病原體指標期刊 PLOS Pathogens 的團隊領導者, 前瞻發現獲得國際學術界肯定。 王博士的研究成果也藉由緊密產學合作轉移至蝦類養殖產業, 協助蝦類養殖產業邁向環境友善的永續經營綠色養殖模式。
新秀獎:國立臺灣大學化學工程學系趙玲副教授
趙玲博士對於細胞膜蛋白的研究兼具學理創新以及前瞻性, 擅於精準運用化工之中物理、化學、和數學的基礎來發展新技術, 其研究對於藥物開發和研究膜蛋白的功能與機制方面有突破性的貢獻 。近年趙博士已發表多篇文章於該領域中評等居前15%之優等SC I期刊中。2017年獲日本化學學會頒發Distinguish ed Lectureship Award,並獲邀於日本化學年會上發表主題演講。 趙博士團隊率先發展出之細胞膜蛋白檢測技術, 利用仿細胞膜平台來分離、純化及檢測細胞膜蛋白, 在進一步與產業結合後,將可使我國在此一生物技術的發展上, 處於領先國際的地位。
孟粹珠獎學金:國立臺灣大學「基因體與系統生物學學位學程」 博士班五年級學生林秀娟同學
林秀娟同學是台大基因體與系統生物學學位學程的博士班學生, 成績優異,在顏雪琪教授的指導下從事蛋白質降解的系統性研究。2 015年林同學在博士班二年級時就發現一種含硒蛋白的降解方法, 利用ubuquitin-liagse (CRL2) (泛素連接酶),辨認所需要降解的蛋白, 該論文以第一作者身份發表在國際頂級的Science 期刊。2017年林同學以共同第一作者身分在 PLOS Computational Biology發表一篇模型建立的論文,解釋細胞如何辨認UGA 編碼作為含硒蛋白的降解碼。年紀輕輕即已展現研究實力。此外, 林同學也獲得許多國內外獎項,包括台大生命科學院院長獎、 吳健雄科學營特別獎、GYSS全球青年科學家高峰會台灣代表等。
台灣傑出女科學家獎樹立典範 鼓勵年輕女學生邁向科學之路 傳承科學研究
回顧過去十一年來,「台灣傑出女科學家獎」的活動, 不管內在或外在方面,都有顯著的提升和進展。在獎別方面, 從首屆僅頒發單一獎項:「傑出獎」, 用於表揚在學術研究有卓越成就, 和對台灣社會有積極貢獻的傑出女科學家;自第二屆起,增設「 新秀獎」,用於獎勵年輕優秀的女性科學研究者; 又自第五屆起再增設「孟粹珠獎學金」, 用於獎勵就讀博士班的在學女學生。在國際方面, 經由台灣萊雅公司的努力爭取,自2015年起, 我們已可推薦國內的傑出女科學家, 以台灣名義參加聯合國教科文組織(UNESCO)和國際萊雅集團 合辦的「For Women in Science」的遴選活動。在國內女性科學教育的推廣方面, 自民國101年起迄今,我們協助教育部辦理「 高中女生科學教育巡迴訪問計畫」:每年選擇8至10所高中, 包括純女校和男女合校在內,利用周末, 進行一整天的科學教育活動, 包括半天的實驗操作和半天的演講對談, 邀請歷屆榮獲台灣女科學家獎的得主們, 前往各校和女學生們直接面對面互動交談,希望透過這些活動, 分享和傳承傑出女科學家們的經驗,提升女學生學習科學的興趣, 激發追求科學卓越的企圖心。在這六年期間, 參加的高中女學生人數累計約六千人,甚受歡迎,成果良好。
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