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生命寫歷史的女性---沈懷玉
用生命寫歷史的女性---沈懷玉
有誰退休之後,仍然帶著公事包,照常到原單位上班,從早忙到晚,孜孜不倦地研究,寫作,只因為計劃未完成,非要交卷不可?這些工作並無任何報酬,也無單獨名義,她就是如此堅持,即使犧牲家庭生活和健康,也在所不惜。
她每天一早出門到近史所,晚上十時以後才拖著疲憊不堪身體回到家,又要忙著張羅家人的飲食起居,日復一日,沒有休息,有時我會收到國家音樂廳的免費招待券,她也無福到場聆聽,難免引起家人的抱怨,她一切以工作為重,其他的可都擺在第二位。
全書70餘萬字歷經15年,她與許文堂博士合訪的《外交生涯一甲子---陳雄飛先生訪問紀錄》,終於在去年底要出版了,出版前臨時發現缺少書號,無法付印,急得不得了,電話中與近史所同仁商討時,剛好我在旁邊聽到,想起摯友顧敏教授曾任國家圖書館館長,請他特別幫忙,原來要三天的申請時間,館長出馬,僅僅半小時就搞定,問題迎刃而解,由此也可以瞭解,她不願意麻煩別人的個性,即使至愛的人也不願意開口。
陳雄飛大使新書出版,除了外交部部長、次長外,部內主管人手一套,部長李大維非常感動,特別請陳大使公子回國,在外交部舉辦慶祝酒會,授勳給陳公子,表揚已故陳大使為國的貢獻,這是近史所口述歷史的成就,也是從來沒有發生的事情。
另一部《曾祥和教授口述歷史》,她退休後發現原來的紀錄有許多需要修改之處,與業師曾教授(前台大文學院長沈剛伯夫人)愛女沈念祖商量後,大動手術,花了不少時間重寫,告一段落才罷手,當她發現自己罹癌後,知道自己來日無多,在家整理多日,找出曾師交給她的許多珍貴資料,分門別類,由長子逸孚開車,直接到沈府返給念祖,算是一個圓滿的交代,她就是一個這樣負責任的人。
懷玉主後1949年出生在嘉義縣朴子市大鄉里,是個很鄉下的農家,當地的地名大槺榔,她是鄉紳沈啟明長女,下有四個弟弟,朴子國小畢業時成績名列前茅,父親認為女孩子要賺錢養家,不讓她升學,後來老師來家中苦勸,她是當年朴子考上嘉義女中的唯一,父親只好讓她去念,等到初中畢業,父親要她考公費師範,想不到她成績好,直升高中,高中畢業後,她大學沒有考好,考上淡江大學,想重考父親不准,她考上師大歷史系夜間部,在學期間兼好幾個家教,自立自強,不造成家中的負擔。
大四時,班上同學張秋雯考試成績不錯,呂實強先生找她到近史所做教務教案檔。剛好張朋園先生從美國回來,要編纂北洋政府職官年表,經費來源是「東亞學術研究計畫委員會」,需要助手,請張秋雯介紹,1971年起,她就到近史所擔任助理。直到2014年退休,她在近史所成長、進修,一生的精華都奉獻給近史所。她在近史所可以說是學歷最低的學術工作者(僅僅是師大夜間部歷史系畢業),不過可以自誇的說,她是近史所最用功的研究者之一,她的學術成就絕對不遜於碩博士畢業的研究員(有關她的學術生涯,參見陳儀深教授撰寫的懷念沈懷玉女士一文),最後她在近史所的職稱是口述歷史組執行秘書。並參與出版了《 陳湄泉先生訪問紀錄》、《戒嚴時期台灣地區政治案件口述歷史 》等許多叢書、期刊、論文,深受史學界的重視。
1975年11月8日,她27歲時,經嘉女同班同學邱美蘭介紹,與時年32歲的我(陳漢墀)結婚,當時算是晚婚,父母抱孫心切,翌年生子逸孚、次年生子逸帆。我是中興大學(改制台北大學)社會系畢業,終身從事新聞工作,先後在台北自立晚報、台灣日報、自由時報採訪新聞,離開平面媒體才學電腦,現在是數位網路報社長,一輩子均離不開媒體。長子逸孚東吳大學會計系畢業,次子逸帆中山大學外文系畢業、輔大企管碩士。,目前均有良好的人生願景。
2014年7月懷玉屆齡退休後本來身體硬朗,不但每周到史語所練氣功,平常也注重養生,除了牙齒、皮膚等小毛病外,並無大病,去年十月中因為血尿,到台大婦產科檢查,核磁共振,查出罹患子宮內膜癌二期,醫生要求她立刻手術割子宮,不過遭吳姓女同事誤導購買昂貴的天仙液及艾艾貼等旁門左道,放棄正規醫療,等到今年二月底病情惡化,才送往台大醫院急救,已經來不及了,醫師會診判定:癌細胞已擴散至腦部,放棄治療,經轉新北市雙和醫院以安寧緩和,減輕痛苦,不急救為原則,住院23天,於3月26日凌晨1:37在睡夢中安息主懷,享年70歲。
明知這一天遲早會來,在無奈中等待,最後終於來了,她在牧師、長執的祈禱和聖詩中,流下了眼淚,平靜的到達天堂,期待將來我們再見面! (陳漢墀撰)
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