諾貝爾獎化學獎新科得主,丹.謝特曼北科大開講



勉勵台灣師生 具備專業的態度 相信自己的堅持

(本報訊)新科諾貝爾得主丹.謝特曼,今天(7)在臺北科技大學對1,700名大學及高中師生,分享他在準晶上的發現與研究。30年前這名以色列科學家發現被主流科學界認為不存在的「準晶」,發表後履遭科學界抨擊及不認同,其中不乏曾獲2次諾貝爾獎肯定的大師鮑林(Linus Carl Pauling)。謝特曼告訴大家,多年來他是憑著不屈不撓的精神及對自己的信心,持續驗證,才能堅持到現在。

1982年丹‧謝特曼博士在黑暗的穿透式電子顯微鏡室裡,發現鋁-錳化合物產生了一個十重對稱的繞射圖譜,在傳統晶體的結構認知中,不應該有十重對稱軸的存在,因此,其研究在發表之初,受到科學界的質疑,但丹‧謝特曼博士之後持續不斷研究的堅持與毅力,引起其他科學家的注意,之後陸續以數據證實了丹‧謝特曼的觀點,獲得熱烈迴響,因此2011年的諾貝爾化學獎由謝特曼博士獨得;丹‧謝特曼的研究改變了人們對晶體材料的思維,未來將可應用於醫療、廚具等用途上,其產業應用價值將指日可待。

目前在臺灣晶體學的教科書上,仍然描述晶體的特性是有規則的原子排列,晶體是以對稱排列的方式存在,五邊行(五重對稱)或六種對稱以上的晶體是不存在的。不過丹‧謝特曼已經打破了這個說法,他今天在科普講座中指出,為何在1982年前準晶沒有被發現,除了電子顯微鏡技術不普及,但最重要的原因在於研究者專業態度及堅持不懈的精神。

19821987準晶被發現的6年期間,謝特曼稱為「被質疑的年代」,當時最偉大的諾貝爾化學得主與晶體學家鮑林曾公開批評謝特曼的發現是無稽之談。謝特曼憑著自己的相信及堅持,還有個人的信仰,他今天在簡報中並以聖經經文「雖行經死蔭幽谷,卻不懼怕」,勉勵台下1,700位師生。

謝特曼在去年獲得諾貝爾化學獎時曾發表感言:「如果你是一個愛好科學的人,請堅持自己的研究結果,自然真相的存在與否不是別人的意見能決定的。」

臺北科大今日也頒發臺北科大名譽博士及國際講座教授給丹‧謝特曼;校長姚立德表示,丹‧謝特曼用一輩子的力量,堅持不懈的實作精神,與北科大重視實務研究的願景相符,這種對學術執著的態度,值得北科大全體師生學習。

準晶三十周年國際研討會今天同時也在臺北科大開幕,將連續舉行3天,邀集世界各地研究準晶領域的頂尖專家學者齊聚臺北科大,進行學術交流,推動台灣在國際上科學學術領域的參與,提升台灣師生研究視野及國際觀,此為台灣教育界及世界科學界一大盛事。
               

留言

這個網誌中的熱門文章

數學老師製作的謎語

立委離婚,妻愛兩子

立法院總務處長由周傑升任,引發一連串的人事異動(獨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