牙周病新知識
(本報訊)據臨床調查,牙科診療糾紛中植牙排名第一,占37% (註1)、甚至還有人因為植牙失敗而訴訟,光是2002年至2010年台北地方法院民事判決就有36筆(註2)!牙周病專科醫師就經常被委託協助治療植牙失敗病患。臺灣牙周病醫學會理事長林保瑩指出:「植牙的價格不斐,患者相對要求較高,一旦出了問題不妥善處理就很容易造成醫病糾紛;事實上,植牙的失敗,很可能是忽略了先治療牙周病!」
國民健康局調查,40歲以上成年人中,有90%的人有輕重程度不一的牙周炎,而且造成35歲後掉牙的主因不是蛀牙或老化,而是牙周病!林保瑩醫師強調:「植牙雖可能是取代缺牙最好的醫療方式,甚至可以幫助虛弱的自然牙用的更久更好,若缺牙的主因是牙周病,但在還沒有治療牙周問題或牙周病之前就植牙,就像把豪宅蓋在地質正在流失的山坡地一樣,沒有先打好地基改善環境因素就蓋房子,未來很有可能會因為牙周病而造成植牙的併發症,其中又以植牙牙周炎是植牙失敗的主因。」
例如一位60多歲的律師,因為牙周病缺牙,醫師卻沒有提醒他要先治療牙周病再植牙,結果他花了快80萬植牙,僅僅一年就出現嚴重的牙周病症狀,除了紅腫、流血,植牙周圍的骨頭也被破壞,連吃東西都有困難,甚至影響到其他正常的牙齒。另一位患者則是55歲的婦產科醫師,植牙後出現口臭、後牙無法咬合等問題,診療後發現植入的牙根角度不良,周圍骨頭也因牙周病流失,經過兩年治療才修復完畢,讓患者之後聽到植牙就恐慌。
臺灣牙周病醫學會提醒,有牙周病的患者,如果沒有控制好牙周病,即使植牙也只是處理現象,且牙周病患者得到植體周圍炎的比率較高,甚至影響到原本的自然牙。因此植牙前應三思而後行,先和牙周病專科醫師(註3)一起檢視目前的牙齒和牙周狀況,是否有糖尿病、高血壓等慢性疾病,服用哪些藥物等,才能正確評估出最適當的治療方式。牙周病醫學會也特別提出「植牙前七大檢視表」(如附件一),提醒民眾在植牙前務必與植牙醫師先確認。
此外,依據健保近十年統計,牙周病就醫人數占全台比率,自1999年17%上升至2008年25%,十年間就醫人數成長52%,2008年總就醫人數達573萬人,其中16歲以上就醫人數約占96%,顯示國人之牙周疾病需求愈來愈高(註4)。臺灣牙周病醫學會也提醒民眾,比起會讓人疼痛難耐的蛀牙,牙周病就像無聲的殺手,起初症狀只有刷牙時流血、牙齦腫痛、口臭,當事人往往以為是火氣大而放著不管,任牙周病細菌在口腔坐大,牙周組織逐漸被破壞,導致牙齦長膿、牙齒動搖、嚴重發炎,最後牙齒自然脫落或不得不拔除。
林保瑩醫師提醒,植牙風盛行,讓不少缺牙民眾誤以為牙齒掉了沒關係,只要植牙就好,其實植牙並非一勞永逸。牙周病醫師會主動鼓勵有牙周病患者先以治療為優先,治療沒有成果,或有不適合保留的牙齒時才會建議拔牙、植牙。牙周病經過適當的治療,可停止惡化,民眾可以根據「牙周病九大症狀」(附件二)判斷是否可能患有牙周病,並及早尋求專業醫師的治療;同時平時也要注意正確的清潔和照顧牙齒、定期口腔檢查、保持良好生活習慣,以降低牙菌斑侵蝕導致牙周病問題發生。
資料來源
註1:台中市醫事法學會理事長林義城於2012.4.30提出。
註2:中華牙醫學會訊No.223 P.58-P59。
註3:牙周病專科醫師是一般牙醫師在經過三年的專業訓練後,取得專科醫師證書,主要診療著重於牙齒周圍的牙齦以及骨頭組織。取得專科訓練認證的牙周病專科醫師不但能夠施行手術以及非手術性的牙周治療,且在預防牙齒的支持組織受到破壞。
註4:全球約30%的65到74歲的人沒有自然牙。自然牙齒完全脫落的主要原因是蛀牙跟牙周病;其中,在35到44歲的中年人中,有15%到20%的人,有可能導致牙齒脫落的嚴重牙周病。世界衛生組織2012.4 公佈數據 www.who.int/mediacentre/factsheets/fs318/zh/。另,據衛生署資料統計,台灣65歲以上老人全口無牙率為21.5%,比日本、美國等先進國家高出許多。
【附件一】植牙前七大檢視表
1
|
|
2
|
有無配戴活動假牙經驗及口腔手術經驗?
|
3
|
有無糖尿病、高血壓、心血管疾病、心律不整、肝腎疾病、藥物過敏、麻醉後不適等病史?
|
4
|
有無最近的就醫紀錄或健康檢查報告?
|
5
|
有無服用下列相關藥物?
a.抗凝血劑(阿斯匹靈Aspirin、保栓通Plavix、可邁丁Coumadin、銀杏、當歸等)
b.骨質疏鬆治療藥物:雙磷酸鹽類(如福善美Fosamax等)
|
6
|
有無抽菸習慣? 若有,已經抽了多久,每天的抽菸數量為何?
|
7
|
最近有無懷孕或長期出國的計畫?
|
【附件二】牙周病九大症狀(有其中一種症狀可能就有牙周問題)
1
|
牙齦紅腫、發膿
|
2
|
刷牙時牙齦容易出血,甚至平時牙齦也會出血
|
3
|
口臭
|
4
|
牙齦萎縮牙根敏感
|
5
|
牙齦有悶悶的痛感
|
6
|
牙齒縫隙越來越大
|
7
|
牙齒搖動度變大
|
8
|
牙齒位移或變長
|
9
|
咀嚼無力感
|
【附件三】牙周照護三部曲
1. 正確的潔牙方法和習慣:
附著在牙齒上的細菌叢牙菌斑,是造成牙周病的主要原因,仔細刷好牙才能將細菌量降到最低。牙刷必需放在牙齒與牙齦間,以45~60°橫刷,或是朝牙齒方向刷,才能刷到牙縫和牙齒、牙齦之間的牙齦溝,避免牙菌斑藏匿在死角,再搭配使用牙線、牙間刷,就能維持良好的口腔衛生。
2.定期口腔檢查:
口腔內致病的細菌在不受干擾的情況下,生長3~4個月後便會達到高峰,威脅牙周組織。每半年應找牙醫師檢查一次,當出現刷牙流血、腫痛等警訊時,更要及早就醫。此外,早發型的牙周病和遺傳有關,家族中如有35歲以下的嚴重牙周炎患者,其家庭成員最好一併檢查。
3.保持良好生活習慣,降低細菌繁殖的風險:
壓力會降低免疫力,讓牙菌斑容易孳生,一些不良習慣如磨牙或缺牙後沒有重建,也會造成牙齒位移,導致咬合不正,加速牙周病惡化。為了遠離牙周病,應保持作息正常,避免熬夜,飲食均衡、睡眠充足,不抽菸,及早矯正牙齒問題!
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