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南新登錄3項傳統藝術
(台南訊)為保存珍貴的傳統藝術,本市文化資產管理處5月30日召開臺南市第一屆傳統藝術審議委員會101年度第1次會議,包括「妝佛工藝蔡天民藝師」、「臺南孔廟樂局以成書院十三音」、「灣裡同安宮五媽婆祖陣」等3項獲傳統藝術審議委員一致通過,依《文化資產保存法》規定登錄為傳統藝術,為臺南市多元豐富的文化資產再添新頁。
此次登錄的類項中,「妝佛工藝蔡天民藝師」為知名的泉州妝佛世家西佛國傳人,作品散見各大廟宇。從其先祖蔡義培(俗稱培司)、其祖蔡心(俗稱佛仔心)、其父蔡南山,乃至15歲起跟隨祖父、父親一起學習妝佛技藝的蔡天民藝師,承接家族世業至今,技藝業已傳至第五代的兒子蔡友誠。匠師60年以上未曾間斷的技術年資,其技藝生命史適足以反映神像雕刻、泥塑工藝的發展演變,迄今尚保存以綿紙(雞毛紙)包裹神像外皮,再上黃土底、礦物質顏料上色的傳統技法,其工法、風格皆為臺南更精深地詮釋出傳統工藝之美。
「臺南孔廟樂局以成書院十三音」創設於道光15年(1835),是臺南孔廟為祭聖而演變自古樂八音的絲竹樂,後傳播到高雄、嘉義、彰化等地,為臺灣在地化形成的特有樂種,亦稱「十三腔」、「十全腔」、「聖樂」、「雅樂」等。以成書院固定於春秋二祭,孔廟祭文聖,祀典武廟祭武聖,並不定期受邀出席其他祭典演奏。以成書院十三音,作為市民娛樂生活,展現在地傳統文化色彩之多樣性;祭孔大典的樂隊,也保存了每年祭孔典禮音樂方面的儀節。論曲譜、論團隊歷史,皆有其獨特性,藝術性也極高,相當值得保存。
另外,「灣裡同安宮五媽婆祖陣」則由新營十二宮五媽婆祖陣於民國48年傳授,當時是為參加灣裡萬年殿建醮而籌組;本陣自創陣至今,均由男士扮演,著重於參加廟會活動,是一組強調人神合一的陣頭,陣法有「收驚」和「驅邪」功能。發展半世紀餘逐漸在地化,相當難能可貴,也是臺南唯一一陣,具稀有性與特殊性,並兼有遊藝熱鬧、宗教信仰、藝術文化、人群互動等多項功能。
文化局表示,無形的傳統工藝技術及藝術表現是普世最重要的珍寶,因其常隨著人物凋零而逝去,需要世人投注珍愛的關注並予以維護,市府肩負此一重任,將持續致力於增進發掘在地文化底蘊,並與傳統藝術保存者和保存團體為傳承文化資產共同用心努力。
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