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武修自傳】

一起抓緊台灣正面躍進翻轉的機會, 奮力向前
張武修,1958年出生彰化市郊區, 家人遷移轉而畢業於台北市大同國小, 建國中學後一次考上陽明醫學系, 沒有二心/一路完成大學, 擔任校刊總編, 網球校隊, 在當時民生報開始寫稿, 常到台大旁聽瞿海源,蕭新煌,李鴻禧等教授的社會政治學, 畢業前考上臺大公衛研究所, 跟王榮德教授,陳建仁教授入門, 獲得高考衛生行政類第一名, 之後獲教育部公費留考職業醫學學門前往哈佛大學公衛學院, 獲得環境衛生科學碩士, 和癌症生物研究所輻射生物學博士學位; 1992年返國於陽明醫學院公衛所任職, 全力為發現於1992年中的輻射鋼筋建物的受害者進行多年細膩的流行病學研究, 以科學證據經十年協助部分輻射屋居民獲得首例國家賠償官司, 期間迫使原能會修改輻射防護法為國際標準, 協助台北市政府和衛生局,臺大醫院,彰化基督教醫院, 規畫輻射屋居民健康照護方案, 持續到2013年推動台北市府會一致通過, 針對輻射屋居民的健康補償法案.
1994年因蘇益仁,涂醒哲等醫界前輩推薦, 在李鎮源院士支持下, 開始創立台灣醫界聯盟“醫望”雜誌, 並任總編輯達三年; 1998年承李鎮源院士之邀擔任醫界聯盟秘書長, 全力推動參與世界衛生組織的活動, 並擔任陳水扁前市長顧問;
2002年李明亮擔任衛生署長, 極力邀請擔任衛生署顧問(45歲), 以備於2002年11月開始擔任衛生署駐日內瓦辦事處組長和駐歐洲衛生代表, 為台灣離開世界衛生組織30年後, 首次派衛生專家前往世衛進行交涉衛生事務, 並於2002~2003 SARS期間於日內瓦與世界衛生組織正式交鋒涉及台灣參與世衛的技術問題; 促成台灣衛生專家(何美鄉教授)官員(蘇益仁局長)等能首次突破聯合國機制, 參加在馬來西亞舉行的全球SARS大會; 2004年陳建仁署長邀請回衛生署開始籌組國際合作處, 並支持陳署長,侯勝茂署長與外交部推動有意義參與世界衛生組織, 直到台灣在2009年月5加入世衛大會為觀察員, 前後7年在衛生署主導推動國際衛生全球業務.
2009年因台北醫學大學前邱文達校長邀請, 開始擔任北醫大國際事務長, 兩年內成功推動北醫大國際化, 短期間與世界200所主要大學簽定為姊妹校, 成為國內私立大學中最快速國際化的大學, 將該北醫大在國際大學排名從1000多名直上到300多名, 並極力主張台灣高等教育的及時國際化, 能為台灣整體國家定位提供更大的參與, 因此持續推動大學國際化, 2014年成立新北市亞洲教育科學文化協會; 從2012開始, 經過三年籌備, 於2014年於瑞士日內瓦成立亞洲健康識能學會, 目前該學會有20個國家會員於40幾個大學, 快速於亞洲國家間寧靜地改革每個國家的醫療服務模式, 期望將全民的健康識能, 作為追求全民均健的利器.
過去的30年在大學與醫療機構行政體系的經歷, 在公共衛生, 醫療體系, 國際衛生, 衛生行政, 環境保護, 高等教育, 國際關係與合作, 以及輻射防護, 與核能安全上, 都有深入的工作經驗與論述, 對於這些議題政府該扮演的角色, 以及如何與民間合作, 啟動並扶植民間自主的參與及發展, 將是國內重要科技,教育,衛生未來努力改革的方向, 期待在此基礎上提出爭取不分區立委具備的條件.
張武修 Peter 醫師教授 英國皇家醫師會院士
1958年次
學歷:
陽明大學醫學士
哈佛大學公共衛生碩士
哈佛大學癌症-輻射生物學博士
美國癌症研究院訪問學者
經歷:
臺大醫院、臺北榮總、臺北市立仁愛醫院兼任主治醫師
萬芳醫院、臺北醫學大學附設醫院、雙和醫院職業醫學科主任
陽明大學教授、臺北醫學大學教授
臺北醫學大學國際處處長、公共衛生暨營養學院副院長
衛生署顧問
衛生署國際合作處首任處長
衛生署首任駐歐盟與聯合國、世界衛生組織代表
醫師公會全聯會前國際事務委員
臺灣輻射安全促進會理事長
亞洲教育科學文化協會常務理事
瑞士-日內瓦 亞洲健康識能學會AHLA創立執委、秘書長
國際輻射病理學會IAR執委
QS世界大學排行學術委員
外交部、環保署、原能會諮詢委員
新北市、屏東縣核能安全監督委員
哈薩克國立醫藥大學客座教授
越南惠安醫藥大學客座教授

留言

這個網誌中的熱門文章

花旗証券徐恭穎,罰停業3個月

立委離婚,妻愛兩子

數學老師製作的謎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