蔡清標醫師:注意多發性硬化症


圖一:台北榮總神經內科主任蔡清標(左)與病人張小姐向大家解說多發性硬化症



圖二:張小姐現身說法,談罹病與治療經過

多發性硬化症症狀難辨 女子花了九年才確診險癱盲

醫師:早期發現與治療成效有正相關性

患者於單一臨床症狀(CIS)就接受β干擾素治療

可減少變為反覆型多發性硬化症達41%

台北( 2008年02月25日) ─30歲的張小姐是復發型多發性硬化症的典型患者。九年前,當時大四的張小姐某日突然失去平衡,像不倒翁一樣走路不穩、且半身麻痺,到醫院檢查也沒結果,就這樣每一年就反覆發病一次,八年來醫院給她的診斷是「疑似多發性硬化症」;直到去年五月,當眼壓高到眼球彷彿都快掉下來並出現視神經病變,張小姐終於被確診為「多發性硬化症」,開始接受相關治療。

台灣神經學學會及亞澳多發性硬化症執行理事蔡清標醫師表示,於2007年Lancet期刊發表的一份臨床研究發現,由於多發性硬化症的破壞有累積效應,使神經一再受損,進而成為永久傷害,因此,患者如果於單一臨床症狀(CIS)時就接受β干擾素治療(附件3),相較延後(出現兩次症狀後)接受治療,能減少發展為反覆型多發性硬化症達41%,因此,早期發現與治療成效有絕對正相關性;但,在台灣卻有超過三分之ㄧ的多發性硬化症病患在發病一年後才確診。

何謂多發性硬化症(Multiple Sclerosis,簡稱MS)?

根據健保局統計截至2007年12月,台灣共有769位多發性硬化症登記病例。蔡清標醫師表示:「多發性硬化症屬於中樞神經系統的髓鞘病變,神經髓鞘是神經軸外面覆蓋的多層細胞膜,如同電線外層包裹的絕緣體一般,可使神經迅速傳導。髓鞘病變後,中樞神經系統中產生大小不一的塊狀髓鞘脫失,使神經傳導變慢,就像電線的外皮破損產生漏電,電燈、馬達就無法正常運作;同理,神經傳導變慢之後,身體的動作及感覺思考就會變得遲鈍甚至消失。而所謂「硬化」指的是這些髓鞘脫失的區域因為組織修復的過程中產生的疤痕組織而變硬。這些硬塊可能會在數個不同的神經區塊,所以稱作「多發性硬化症」,與關節硬化沒有關係。患者多在二十至四十歲時發病,患者之女性與男性比例約為5:1。

多發性硬化症之症狀視其所影響的神經組織而定,當發生在大腦時,會出現類似中風症狀,導致半身不遂或口齒不清;若發生在大腦前額葉,則會出現類似憂鬱症狀;出現在視神經時,則可能眼睛變得看不清楚;發生在脊髓處,則使肢體酸麻無力。這些症狀因人而異,嚴重程度也不盡相同,最嚴重者會癱瘓甚至死亡。由於其症狀的多變性,因此又被稱為「千面女郎」,下列為其主要之症狀表徵:

平衡失調:失去平衡感、四肢無力或四肢完全癱瘓。
肌肉痙攣或僵硬:導致行動不便。
視力受損:視力模糊、複視、視野缺損、眼球跳動,嚴重者失明。
莫名疼痛感:常感覺肢體灼熱或麻木刺痛、顏面疼痛(三叉神經痛)。
記憶力下降、專注力、判斷力亦會被影響。
口齒不清:講話速度變慢、發音模糊、講話節奏改變。
吞嚥困難,影響進食。
頻尿、尿液無法完全排空、便秘,嚴重者大小便失禁。
其症狀與多項病症類似,不易判斷。病患可以自我察覺之處,就是它的症狀會在一兩周後消失,再重覆出現,由此就可懷疑為多發性硬化症,而非中風或視力問題。

單一臨床症狀CIS 早期發現 早期治療

對於「多發性硬化症」的產生,有許多不同的理論,一般認為這是一種自體免疫性疾病,也就是說我們的免疫系統(身體指揮抗體和白血球)錯把覆蓋和保護神經纖維的髓鞘當成外來物質而加以破壞。儘管目前還未釐清導致多發性硬化症的確切原因與根治方法,但對於此病「早期發現,早期治療」的觀念已被肯定,而一診斷確定,最好就是治療不中斷,否則病情會持續惡化。

在多發性硬化症的治療上,目前仍以β干擾素(Interferon beta)為主。蔡清標醫師提到,使用干擾素注射不但可使病情獲得減緩,進而減少發作次數。雖然健保也已將多發性硬化症列入健保給付範圍,但規定僅限於發作二次或以上的確認病患,其實國外許多臨床文獻已證實針對早期臨床症狀發生(只有單一臨床症狀,CIS請參考附件3.)即開始給予干擾素beta 1b治療,不但更有效控制病情,提升生活品質同時整體社會成本也降低。在2007年Lancet發表的一份臨床研究也顯示,患者如果於單一臨床症狀( CIS,請參考附件3.)發生時,就積極接受治療,比延後接受治療會減少41%發展為反覆發作型多發性硬化症。

「在生命中的每一天,我都必須與癱瘓或失能的恐懼共存,如果時時刻刻想著,我就無法面對自己的生活。」這是一位多發性硬化症病友過去的心情寫照;蔡清標主任鼓勵病友:「舊觀念都認為多發性硬化症免不了要坐輪椅,但超過三分之二的患者,在診斷後20年仍保有行走能力,即使是進展型的病患,也會因為積極治療而儘早阻止病程的進展,患者需有長期抗戰準備,不過在良好控制及正確規則治療之下,還是可以擺脫疾病陰影過正常生活。」而隨著多發性硬化症患者人數增加再加上治療成效也相當良好,台灣也加入了「亞澳多發性硬化症」協會,期望透過此國際組織彼此分享及交流更多最新治療。

冬天寒流來襲 多發性硬化症病友切忌泡超過40度以上熱水

最後,蔡清標醫師提醒大眾:「早期診斷及接受治療,不但可有效減緩疾病惡化,亦可維持病患病友原有生活品質。而近來冷氣團接續報到,不少民眾以洗熱水澡或泡湯為樂事,但對於多發性硬化症病友可是一大禁忌,泡湯將會加劇其症狀。由於多發性硬化症是因為神經傳導有問題,而高溫可能影響神經傳導,因此當民眾在泡完熱水澡(40度以上)24小時後,如果仍持續有視覺模糊、四肢無力的狀況發生,小心是多發性硬化症患者而不自知,建議儘早尋求神經內科就診。」

留言

這個網誌中的熱門文章

立委離婚,妻愛兩子

數學老師製作的謎語

立法院總務處長由周傑升任,引發一連串的人事異動(獨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