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綠野仙蹤-台灣當代藝術的奇想世界>

歡樂色彩下的秘密境地

展覽名稱:綠野仙蹤-台灣當代藝術的奇想世界
展覽地點:國立台灣美術館型D、E展覽室
展覽時間: 96年5月12日起至8月5日止
展覽開幕:2007年5月26日假國立台灣美術館 美術街
21世紀資訊的便捷,使得人與人之間產生零距離的接觸,但卻極容易失去人與人面對面時,當下情感交流所產生的真切感,同時也使人缺乏認識社會整體的一切支點。面對如此情況,台灣當代藝術家的創作型態也產生改變,在藝術創作中他們開始遠離90年代中期之前,對於政治議題的批判潮流,轉而去關注個人周遭的幽微事物上。有的選擇以一種抽離現實狀況,透過天馬行空的想像力,逃避或隱身在創造的擬象物體背後,訴說個人內在的深層思維;有的則遁隱進自我構築的夢幻世界裡,以第三者的他者角度去面對社會與生活上的無奈感,藉自嘲而使苦悶心靈的得以短暫抒解。
<綠野仙蹤-台灣當代藝術的奇想世界>便是以「奇形•自性」、「童玩•劇現」、「工業•丕變」、「社會•顯隱」、「空間•變異」等五大單元,透過綜覽和取樣的方式,對台灣當代藝術家天馬行空的想像力與創造力,所折射出獨特的解讀與分析,來探求台灣當今受科技生活影響下,所顯影的的當代藝術發展特徵及典型。「綠野仙蹤」一詞,是1865年的膾炙人口的兒童文學作品《綠野仙蹤》(The Wizard of OZ)的中文譯名,作者為法蘭克.包姆(Lyman Frank Baum 1856-1919)。法蘭克.包姆以擬人化的方式將物品與動物變化成各類人物,引導著桃樂絲穿梭遊歷在充滿綺麗色彩、奇異境地的世界中。故事情節圍繞以桃樂絲與其他人物角色的相對應上,以及作者對人性的探討;透過每位人物性格上的特質來喻義的手法,正與本展中展品所呈現的象徵意涵類似。
展覽的脈絡分成二種層面,一為作品外在形式「奇想」的主題呈現;二為作品內在意涵的表達。藉由展覽亮麗的色彩猶如劇場形式般虛構的「奇想世界」的呈現,參觀者將見到可愛、詼諧、怪誕、有趣古怪的藝術品:長著人臉的巨大毛蟲,弓著身體迎望來訪的觀眾,俏皮可愛的人形獸,與不遠處的攀爬在牆壁上,動作靈巧、表情誇張的蜥蜴等,這些藝術品在瑰麗色彩下的掩飾下,皆寓含多重意義,如對自我本性的探討、對社會現實的顯隱、對生活環境變革的反思、對自然神話的想像或對幸福歡樂的追尋等表達的正是人類生活意識底層的浮現。
透過藝術家的創作手法及詮釋方式,我們猶如《綠野仙蹤》的桃樂絲在混沌、迷失、紛亂的冒險情境中,不斷地尋找答案。從作品的卡漫扁平色彩的普遍運用,中我們可以瞭解到台灣藝術的趨勢與風格正與當代的次文化相連接。國美館希望藉由此次的特展,歸納提供台灣當代藝術的一之發展面向。不可否認的,這些曾經發生過的事實,終將成為台灣藝術演進中一段無法抹滅的痕跡。

留言

這個網誌中的熱門文章

花旗証券徐恭穎,罰停業3個月

立委離婚,妻愛兩子

數學老師製作的謎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