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昆輝教授教育基金會,學用落差焦點的座談會

              圖:由基金會提供

《 數位網路記者陳漢墀台北報導/2018,9,26〉


黃昆輝教授教育基金會昨(25)日在在台大校友會館舉行「是教育沒有培養出人才,還是企業沒有善用人才?」座談會,希望問題的真相能夠找出來並提出解決的方法。

基金會董事長黃昆輝教指出,我們的產業界對人力「供需失調」與「學用落差」抱怨已久,而研究者認為主要是因欠缺「人力規劃」與「產學合作」所致;不過,教育界對產業界也不無怨言。民眾不免要進一步質疑:問題到底出在那裡?是教育界沒有善盡培育人才之責?還是產業業不能善用人才?

座談會由前經建會主委陳博志資政主持,與談人是「義美」的高志明總經理、曾任經濟日報總編輯的盧世祥、師大范世平教授,以及前高苑科技大學校長的曾燦燈教授,一起來把脈。

范世平教授說,台灣解嚴後不久,即廣設大學,產業大量外移到大陸發展,理工科系不吃香,學生討厭唸數理、化學,學校投其所好,大量增設傳播、觀光、餐飲和藝術表演科系,造成人才過剩,這些吃喝玩樂的科系學生畢業後找到的工作都是低薪的服務業,對學校、社會都造成困擾。現在全球需要AI人才,教育部應該把握機會,及早調控培育人才,才能使教育導入正軌。

前經建會主委陳博志會中談及政府力推的新經濟移民法,直指當中留用僑外生的政策,可能會有不符產業需求,或是讓部分辦學成效不佳的學校,從賣文憑變成賣身分證的問題。
國發會則回應:
一、新經濟移民法之規範,未來僑外生要留臺從事中階技術工作,必須符合一定薪資水準(該職類別總薪資第70分位數額),並具備專業證照(明),再由雇主申請留臺工作,非來臺念書者均可留下來。在僑外生獲核准留臺工作後,依據目前預告的草案,須工作滿7年、且符合一定條件後才能取得永久居留資格,因此也不會有輕易取得身分證之問題。
二、鑒於新經濟移民法(草案)針對外國中階技術人力(含僑外生)訂有總量管制及產業別配額之機制,因此所留用之僑外生,必會是我國產業所需要且欠缺之技術人力。

三、配合新經濟移民法之推動,政府相關部會於全力推動新南向產業人才發展計畫時,已針對企業所需人才,開設訓練專班,如外國學生產學合作專班、擴增海外青年技術訓練班及僑生技職專班學生等,確保來臺之僑外生所學之專業符合產業所需。

高志明總經理認為,企業分很多種類,包括規模大小、傳統或新創產業,學校培養的人才進入不同企業,所遭遇的困難也不同,就像傳統產業可能升遷慢,新創產業就可能面臨員工忠誠度不足,人才問題很難簡單說是教育或企業的問題。

曾任經濟日報總編輯的盧世祥說,記者是終身學習的事業,他在聯合報系服務時,被派到美國進修是很有幫助的事,正如有個學生考上路透社工作,先到新加坡實習三個月,國內業界應該學習。

高苑科技大學前校長曾燦燈說,老師不能太談理論,也要有實務經驗,也不能太依賴現有的教材,而要自編教材,才能趕得上時代,學生才會學得與味盎然,才有學習的效果,曾經有一名剛拿到博士的女教師,就因為教得太刻板,讓他叫到校長室溝通,學校也要跟附近的企業互動,讓彼此在困難中找到希望。

曾任台北商業大學校長的賴振昌,則認為教育部負有政策、監督與行政的三大任務,但是現在部裡多是行政工作,其餘兩項有待加強。

由於座談會時間過短,大家都覺得意猶未盡,最後黃昆輝董事長提醒大家:基金會為了要進一步探討教育與經濟連結問題,特別結合國家教育研究院、臺灣大學社會科學院、臺灣師範大學教育學院、中正大學教育學院、暨南國際大學教育學院和東華大學花師教育學院等七個學術機構,共同籌辦「教育政策與經濟發展國際研討會」,將於十月五日、六日在台北舉行。會中特別邀請四位外國知名學者:兩位經濟學者美國Dr.Psacharopoulos和韓國Dr.Lee,兩位教育學者日本Dr.Kaneko和新加坡Dr.Boon。他們要分別闡述教育與經濟如何緊密連結,使教育政策成為促進經濟成長的驅動力,及解析他們自己的國家如何建構教育與經濟有效連結,促進經濟發展的經驗。四位外國學者將與我國產、官、學界知名學者、專家三百多人,進行深入的研討,定能激出火花,而有助於我國當前教育與經濟問題之解決。







留言

這個網誌中的熱門文章

數學老師製作的謎語

立委離婚,妻愛兩子

立法院總務處長由周傑升任,引發一連串的人事異動(獨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