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壽險業營運彈性增加,評等展望穩定

(台北訊)標準普爾及中華信用評等公司 (中華信評) 在今天發表的一篇名為「台灣壽險業風險分析報告」中指出,台灣壽險業的產業風險屬中等水準,展望「穩定」。

中華信評金融服務評等部主管朱素徵表示:「穩定的總體經濟狀況以及營運彈性的獲得改善,已使國內壽險業者更積極地對於包括其壽險商品、經銷管道以及投資進行管理,並進一步分散其營收結構。」朱素徵補充表示:「然而,壽險業者自身的能力,包含更具深度的業務拓展模式、經驗豐富的管理技巧、優越的風險管理能力以及積極地從事資源整合等能力,仍舊是台灣壽險業者能否經營成功的關鍵因素。」

中華信評金融服務評等部分析師張書評則表示:「台灣壽險業近年來的營運績效表現差強人意,其原因主要可歸咎於市場的激烈競爭,以及高預定利率的舊保單產生的負利差所導致,不過個別業者的績效表現亦有所不同。」張書評亦認為:「由於大部分壽險業者在死亡經驗假設相對保守,因此大多享有死差益,不過存在已久的負利差問題(雖然正逐漸緩和中)仍使壽險業者的獲利能力面臨挑戰。2004至2005年間,台灣壽險業的平均資產報酬率僅介於0.3%至0.4%。壽險業的營運績效仍舊對於投資環境與未來的業務成長十分敏感,不過這兩項因素在中期內應能維持相對穩定的狀態。」

中華信評認為台灣壽險業者均面臨資產與負債到期結構不相稱的問題,這點主要可歸咎於台灣的資本市場發展未臻成熟,加上法規對於業者營運多所限制所導致。為了緩和此一問題,大多數壽險業者試圖增加其海外投資部位,以追求較高的獲利率並強化資產負債管理,不過這也使壽險業者增加外匯風險的曝險。儘管如此,國內壽險業者投資組合的資產品質與流動性依舊令人滿意,且大型壽險業者的風險管理亦稱允當。

整體而言,台灣壽險業者的資本適足率堪稱允當,但各業者之間亦存在極大差異。大部分營運歷史較為悠久之壽險業者的準備金提存水準適當。主管機關要求壽險業者提列的特別準備金具有股權特性,並為壽險業提供了額外的資本緩衝。而壽險業者為了支應未來業務成長而產生的資本需求,則可能因為壽險業逐漸將其業務重心從風險性商品(如傳統高預定利率壽險商品及股票與不動產投資)轉移開來而有所緩和。

「台灣壽險業風險分析報告」全文已刊載於中華信評網站 http://www.taiwanratings.com

留言

這個網誌中的熱門文章

立委離婚,妻愛兩子

數學老師製作的謎語

立法院總務處長由周傑升任,引發一連串的人事異動(獨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