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數位網路路報記者陳漢墀5/17台北報導】
期盼不義遺址成為臺灣共同記憶
1951年5月17日首批政治受難者在綠島中寮港登島,國家人權博物館特別在今(17)日選在綠島紀念園區舉辦「綠洲山莊(原國防部綠島感訓監獄)」和「新生訓導處(原臺灣省保安司令部新生訓導處-綠島)」2處不義遺址標示揭牌儀式,館長洪世芳及上百名政治受難者前輩、家屬及貴賓出席參加。期待藉由不義遺址標示牌,讓大眾認識曾經發生的事件,並透過受難者的證言貼近這段歷史。
「新生訓導處」與「綠洲山莊」係1950、1970年代關押政治受難者的場域。「新生訓導處」於1950年代設立、2010年修復當年新生訓導處「第三大隊」舍房、「新生之家」和「革命之門」兩座大門;「綠洲山莊」建築群,目前大抵保存完好。
活動開始由陳英志先生(受難者陳賢德前輩之子)及史憲益先生帶來〈黃昏的故鄉〉及〈母親花〉兩首歌曲表演,為今天的揭牌典禮拉開序幕。當年,許多被政府列入黑名單的台灣人無法回臺,在海外臺灣人的聚會中,只能以被列為禁歌、傳達濃烈鄉愁的〈黃昏的故鄉〉一解思念之情;而〈母親花〉一曲則將「在那個時代,有多少母親,為她們被囚禁在這個島上的孩子,長夜哭泣」這段柏楊在綠島人權紀念碑上題的一段話化為樂音,道盡無數母親的心聲。現場前輩們莫不凝神諦聽,在樂聲中回憶往事。
曾關押於新生訓導處的政治受難者張則周前輩,代表參加觀禮的前輩與家屬們致詞。張前輩表示,今日眾多前輩與家屬齊聚綠洲山莊,係為謹記許多前輩拋頭顱、灑熱血爭取民主的努力,才有我們這一代。他期盼下一代能夠效法前輩們的精神,繼續為深化臺灣的人權與民主努力,成為世界各國效法的對象,期待未來能夠建立更為自由、民主、人權、公益、環保、和平的世界。
洪世芳館長表示,在將迎來前輩努力爭取來的第一個「519白色恐怖紀憶日」前夕,在綠島舉辦「新生訓導處」、「綠洲山莊」兩處不義遺址標示揭牌,別具意義。回顧1951年73年前的今天,大批政治受難者在不安與恐懼氣氛下,歷經磨難,千辛萬苦來到「新生訓導處」,在「跟著我的是生、背向我的是死」的威嚇下,開始「新生」們「築牆自困」的思想改造與勞動生活;1972年政府興建高牆式「國防部綠島感訓監獄」(俗稱「綠洲山莊」),繼續圈禁、磨難政治受難者。洪館長指出,這裡曾經讓許多母親,為她們囚禁在這的孩子,在長夜裡暗自哭泣;這裡的一切也見證了臺灣人權艱辛發展的滄桑血淚史。回首不易,但我們也必須堅定持續的向前。
洪館長表示,人權館的工作在於對抗遺忘、找回記憶,持續透過歷史、空間、教育,讓民眾了解過往發生的事。近期已完成國家人權記憶庫的建置,讓威權時期的人、事、時、地、物可在系統裡瀏覽;也已完成人權紀念碑新增名單的查調,將展開更新工程;綠島莊敬營區也已完成修繕,後續將導入內容,並推動忠貞樓常設展示館、綠島生活記憶館,讓這無聲的空間有更多力量訴說當中發生的歷史故事,喚起大眾對於人權、白恐歷史及轉型正義更多的關注、討論與理解。
洪館長進一步指出,透過揭開過往歷史的真相,讓真實的空間能更有力的發聲,並持續惕勵、見證台灣的人權發展。期待各縣市政府能夠持續接力,共同響應不義遺址保存與標示牌設置,讓各個不義遺址的故事被大眾看見,讓社會共同銘記這段過去,一起守護得來不易的自由民主人權。
「不義遺址標示系統」係以促進轉型正義委員會109年的設計案作為基礎,於今(113)年示範性設置國內首批「不義遺址標示系統」。除了今日揭牌的「新生訓導處」及「綠洲山莊」外,先前已陸續完成「原司法行政部調查局安康接待室」、「原臺灣警備總司令部軍法處軍事法庭與看守所/原國防部軍法局軍事法庭與看守所(新店二十張)」、臺南湯德章紀念公園(原民生綠園)、高雄市立歷史博物館(原高雄市政府)等不義遺址揭牌。
人權館表示,今(113)年目標完成全國10處不義遺址標示系統設置示範點,並已開放直轄市政府及縣(市)政府申請補助,協助不義遺址標示設置及教育推廣方案、文史調研諮詢等。
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