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珀新書《教師專業發展-策略與行動方案》發表會
(本報訊)今年為台灣教育的轉型年,籌備多時的十二年國教於5月份舉行第一次國中教育會考後正式上路,並為國高中教育制度帶來劃時代的重大變革,而於台北市私立復興實驗高級中小學服務逾 20載、擔任校長的李珀教授也於7月底光榮正式卸任 ,但她選擇繼續投身最熱衷的教育事業,除於中原大學教育研究所傳授專業知識與經驗之外、更在今日 (8/1) 推出新書《教師專業發展-策略與行動方案》,聚焦教師專業成長理論與實務分享,李珀認為面對十二年國教的挑戰以及免試升學、特色招生的機制 ,教師的教學與評量方式也面臨了重大轉變,如何培養學生面對未來的關鍵能力為目前亟需重視的教育課題 !今日在新書分享會現場也邀請到教育界知名學者:中原大學校長張光正致詞,並特別邀請曾志朗教授、洪蘭教授、空中大學校長張惠博一同參與座談,而李珀教授曾任職的復興中小學的眾多校友更在台灣各大產業界佔有一席之地,畢業校友與愛心家長包括:媒體名人趙少康夫婦、「杰威爾音樂」楊峻榮夫婦及雄獅集團董事長王文傑夫婦等亦力挺出席分享會,對李珀教授長久以來對於台灣中小學教育所付出之心力與貢獻表達誠摯感謝。
李珀教授擁有美國佛州國際大學教育博士學位,除了於台北市私立復興實驗高級中學擔任校長長達 20年的豐富教職經驗廣為人知,現也於中原大學教育研究所擔任教授,持續推動合作思考教學、教學策略及有效能的教學理念 。李珀自民國82 年起就倡導合作思考教學法,認為老師與學生間良好的互動關係及幫助學生建立自信都能營造有利的學習環境,「教學也是一種科學,也是一種藝術,既須重視流程條理,也要兼顧創意與感動,教師教學的良窳,絕對是學校永續發展的關鍵!」 李珀教授認為無論時代更迭、教育制度改變,教師都需秉持著專業與教學熱情,不僅要做一名「會教」的老師,還要懂得「善教」,除了本質學能的素養外,還需熟練自如的運用教學方法。
面對十二年國教、免試入學政策的實施,李珀在新書中提出個人的觀察與見解,「學生需要的不再只是紙筆測驗的能力,考試成績不再是衡量學生成果的單一指標,從課程安排、教師教學與評量方式都面臨改變,如何培養學生面對未來的關鍵能力便為首要課題!」 李珀期許教師的教學能夠由傳統認知的以「知識為中心」轉變為「以能力為中心」,學生能先學後教,老師能以學定教,培養學生能自學、愛學習、會學習,讓其學習深化而紮實!
「教師專業發展-策略與行動方案」是以李珀教授個人任職台北市私立復興實驗高級中小學校長的教學經驗與觀察,並透過理論與案例系統化的呈現,其 20年教職生涯精華宛如台灣基礎教育發展史 ;本書聚焦以教師專業成長為主的視導教學、與腦相容的教與學、班級經營等教學理論與實務,其中「視導教學」在國外已被普遍使用,但在台灣尚未有系統地推廣,李珀教授希望教師能夠透過教學視導系統來自我成長、提升專業水準與教學品質。 今日新書發表會也邀請到中原大學校長張光正擔任致詞貴賓,曾志朗教授、洪蘭教授、空中大學校長張惠博與知名媒體人趙少康先生等參與座談,眾人都十分肯定李珀教授的教育理念,也暢談對於台灣教育的未來期許與見解、表達對於台灣教育未來的期許與關心!
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