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醫藥研究發展基金會源流
【數位網路報記者陳漢墀11/18台北報導】
一、陳立夫先生創辦本基金會歷史
中國醫藥研究發展基金會於 62 年 9 月 27 日創辦,由陳立夫、何應欽、何傳、王永慶、
余紀忠、王惕吾、陳茂榜等時代巨人,共同發起成立,旨在延攬國內、外,中西醫藥
優秀人才,從事各樣痼疾之理論與臨床研究,使用最新之科學方法與設備,從事中國
醫藥研究,以弘揚我國固有醫學、藥學之神聖使命,實現中醫藥現代化為目標,並積
極發展中、西醫學,提供人類維護健康之最大服務。
陳立夫是美國匹茲堡大學的採礦學碩士,也是成立基金會的關鍵人物,他認為學採礦
是研究如何開採地下寶藏,為人類享用與造福,自他開始研究中醫學以來,覺得中醫
學實為一豐富寶藏,值得開採,而他成立基金會,就是要大家共同努力來開採豐富的
中醫學寶藏。起心動念是一切的開始,陳立夫深知「凡百措施,又非有經費不為功」
的道理,在與何應欽、唐縱、王祖祥等人交換意見後,遂即發揮其強大的影響力及號
召力,聯名函邀各界好善人士共同發起籌組基金會,共邀集 81 人作為創會發起人,議
定先勸募基金五百萬元,由各發起人分頭向銀行、水泥、電器、機械、礦業、航業等
各界展開勸募工作;而陳立夫亦擔任基金會多任的董事長,貢獻無法以筆墨形容,其
大公無私的精神,非常人所能及,可以説是大家的最佳典範。
雖然陳立夫已過世 20 年,但在前人努力之下,基金會創設至今已近半世紀,並於 3 個
月前改選董監事,新任董事長由國際知名之中醫針灸實証醫學專家、中國醫藥大學中
醫學院林昭庚講座教授眾望所歸高票當選,在林昭庚董事長的帶領之下,未來將持續
傳承陳立夫「中西醫一元化」之畢生職志,持續推動完善中醫藥醫療及照護服務,尤
其積極推動中醫參與急重症醫療照護;提升實證醫學研發成果,轉化為中醫藥發展應
用,使中醫藥研究量能永續成長;同時致力於向民眾推廣中醫養生相關活動,能讓基
金會能持續為提升中醫藥水準、造福全民健康而得以永續經營。
二、台灣中醫藥發展源流
《黃帝內經》「天人合一」的整體觀及辨證論治,是中醫學基礎指導思想;在實證上,
是探究人體生理、病理變化與自然之間密切相關性的科學。長久以來,中醫照護著國
人的身心健康,如今新冠病毒肆虐全球,帶來一場世紀浩劫,而強調中西醫合治的「台
灣清冠一號」更是成為我國抗疫的亮點,突出了中醫藥特色和優勢。
新冠肺炎並非首次中醫參與治療之大規模流行性傳染病,早在 1884 年台北霍亂大流行
及 1896 年爆發大規模鼠疫,黃玉階以中醫背景投入治療,成效卓越;更於 1897 年獲
得臺灣總督府第一位頒發行醫許可證的臺灣人,對臺灣中醫來說,具有時代意義。而
黃玉階雖是中醫出身,但也推崇西方醫學的科學與現代化,他曾創設「漢醫例會」,除
研討中醫醫術,也邀請日人醫師演講,學習西醫的醫療方法,是為實行「中西整合」
概念第一人,而此概念也深深影響了杜聰明。
杜聰明為台灣首位西醫博士,身處於日治時代與西醫脈絡下,仍勇於提出統合中西醫
學的「中西醫一元化」理念,並多次試圖將其所認知的中醫藥核心,落實於當代醫學
的研究與教育制度中,不僅積極提出中西醫藥整合之「實驗治療法」,也倡議設立漢醫
醫院與漢醫治療科,只可惜礙於當時時代背景因素,均以失敗告終。自 1929 年杜聰明
提出整合中西醫學的研究規劃開始,直至 1966 年漸漸淡出學術圈的近 40 年期間,因
種種因素、條件與資源的限制,其領先當代、全球之冠的中西醫學整合研究規劃,始
終得不到充分落實的機會,但杜聰明念茲在茲的中西醫學整合作法,對現今全球中西
醫學「結合」或「整合」發展仍極具指導價值,而科學中藥「台灣清冠一號」的研發,
正是將杜聰明「實驗治療法」具體實現最佳例子。
三、樂活中醫健康養生全系列活動
「中醫生活化」不僅是一種口號,更是一種生活態度,中國醫藥研究發展基金會藉由
規劃一系列兼具知性、實用性及趣味性的中醫推廣課程與活動,希望能讓中醫與民眾
日常生活更加貼近,進而對傳統中醫藥有不一樣的認識及更深刻的體驗。
★實用中醫養生課程
由基金會主辦、國立國父紀念館協辦,結合與人們在地生活習習相關的中醫藥議題,
規劃每週一次中醫基礎養生課程-生活美學班中醫養生課程(實體);及每月一次全國知
名中醫師線上健康講座,邀請全台各地知名中醫師擔任講師,結合臨床和生活實例,
以深入淺出的方式闡釋中醫養生的機理、原則與具體方法,通過學習,讓社會大眾從
日常開始進行中醫養生保健,不僅可作為平時自我健康照護之用,同時還能感受中國
傳統文化與中醫的獨特魅力。
★中醫藥知性輕旅行
以寓教於樂方式,讓中醫藥融入民眾的生活當中,故每季定期於北部、中部辦理中醫
藥相關參訪活動,如:國立中醫藥研究所標本館、中國醫藥大學立夫中醫藥展示館、
勝昌中草藥探索館、順天堂藥廠...等中醫藥相關展館,藉由影片觀賞及參訪活動,認
識台灣中醫藥歷史與發展,以及清冠一號的研發過程、科學中藥的製作與管理法規,
及科學中藥正確服用方式...等,藉由實地走訪體驗,認識體會中醫藥文化豐富的內涵,
拉近民眾與中醫藥之距離,進而提升利用中醫藥服務意願。
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