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葦卿編織《台灣人的發財美夢-愛國獎券》


圖文:愛國獎券是一張夢想通行証,也是一部台灣近代史,經過劉葦卿系統的整理、研究,讓我們更認識真正的台灣(記者陳逸孚)
(台北訊)本土文獻的愛好者劉葦卿,昨天在台北市書市重南路舉辦新書發表會,她說
什麼是最能代表台灣生活文化的圖象?
之前對藝術的認知是以精緻藝術為主,但接觸更多相關的知識後,尤其在全球化的當今,讓我興起對本土藝術的關懷。
我一直努力尋找什麼是最能代表台灣生活文化的圖象?我想曾經在台灣這片土地生活的人們在食衣住行各方面所累積的生活經驗、民間習俗、民間信仰以及藝術文化都算是台灣記憶的一部分吧!可是,有什麼事物是台灣記憶中,影響深遠普及又具代表性的台灣生命力呢?
當我翻閱愛國獎券圖象的時候,我深深被它的內容所吸引。在這小小的版面上竟有如此豐富的訊息,竟然買獎券除了要愛國外,也要消滅共匪、節約救國、擁護領袖、遵守國民生活須知等。而圖案種類也琳瑯滿目,有歷史人物故事、古蹟名勝、故宮國寶、國家建設、節日慶祝等。熟悉的景象一一呈現在眼前,心中有種似曾相識的感動,沒錯這正是我在找尋的台灣味!

記憶的票根
當現實生活中有金錢無法滿足的願望時,大家總隨口會說:「等我中了愛國獎券,我就可以…」;當事情發生的機率很小不可能發生時,大家總會說:「這比中愛國獎券還難耶!」;或當覺得很幸運時,會想要買愛國獎券,試一下是不是真的會鴻運當頭。愛國獎券是我孩提時常聽到的名詞,它的開獎總是眾所矚目,尤其「大家樂」盛行的時候,簡直是全民運動,全台陷於幾近瘋狂的地步,將台灣人賭性堅強不服輸的個性展露無遺,這是很難忽略的一段記憶。

愛國也對國家建設經費的籌措作出貢獻
在民國38年至78年的台灣歷經了戒嚴時期,在這愛國至上的年代,人們藉以發財的美夢-獎券,竟也冠上「愛國」的名字。它伴隨著當時人們度過貧窮的日子,給人們帶來希望,影響台灣人的生活層面極廣,並且對國家建設經費的籌措作出貢獻。

當然,對獎是愛國獎券發行時最主要的功能,所以,它的製券過程需採各種防偽措施。隨著印刷技術的進步,反映在愛國獎券的圖象上;起初其版面均為單色,後來發展至多色,甚至是彩色,從愛國獎券的券面也可以看出臺灣當時印刷技術的演進。

而愛國獎券的圖象由臺灣銀行監督與印製,有一定的審查制度,尤其,致力於文化清潔工作的軍中畫家梁又銘與其接棒人林幸雄,熱心參與實際繪製工作,提升了圖象的藝術價值,更將國家所推行的文藝政策當成題材選擇的目標,使其除了對獎的功能外,也具有政策宣導、審美收藏,以及保存文化與記錄生活的價值。

根據圖象內容的特色,將愛國獎券的圖象分成四個階段:反共復國時期、復興中華文化時期、發揚儒家精神時期、多元繁榮的社會時期。愛國獎券為「愛國」而發行;其圖象也富有濃厚的愛國意味,為國家而服務。

愛國獎券圖象如實地反映出臺灣所經歷的經濟改革,早期出現的圖象是臺灣重要的經濟農產品,後來逐漸改為各項工業的經濟建設,或是重要的國家建設。早期勤儉節約是為了反攻大陸,後來增產儲蓄是為了建設臺灣成為良好的投資環境。

結合著有利的時空背景;跟當時國民政府的土地改革政策的成功、美援的適時到來、政治雖威權統治卻對投資者的籠絡政策奏效,國民政府在臺灣經濟發展的確實相當成功。由於如此經濟實力的累積,與教育的普及化,造就了一些中產階級,凝聚成社會改革的新動力。

隨著經濟的起飛與資金無法找到出口,引發了民間「大家樂」的流行熱潮;人們對金錢瘋狂的追求,造成嚴重的社會問題而終結了「愛國獎券」的愛國任務,也許正好說明「只愛國卻不愛民」,已無法生存於要求改革的社會中了。

愛國獎券的發行,除了增加政府建設的經費外,也提供人們在生活上與文藝創作上的共同話題。終於臺灣長達三十八年的戒嚴時期結束了,社會上一片開放的呼聲四起,包括這長達三十七年之久,由國家發行的愛國獎券,也走進歷史的記憶。


值得收藏的台灣記憶
愛國獎券的圖象設計精美,是由名家執筆設計,頗獲收藏家的喜愛。更特別的是它的圖象內容包羅萬象,有多樣的題材以及豐富的圖象,無形中將許多寶貴的文化資產保留下來;不論是社會生活或政策走向,甚至是經濟發展情形,都如實的被記錄在愛國獎券裡面,並記錄了許多特殊的事件,其圖象與當時的社會生活息息相關,它記錄了臺灣當時社會生活的面貌,保留臺灣曾經走過的足跡,宛如是一部近代台灣史的縮影。

現在雖然依舊有公益彩券的發行,但其獎金的運用與圖象的題材都與愛國獎券大異其趣了。公益彩券是以做公益及社會福利為發行目的,其圖象也只是重視數字的組合,或強調幸運;這更突顯愛國獎券的獨特與優美。

如今,當愛國獎券不再是可對獎的獎券,當圖象中政治的意識形態也早已褪去,愛國獎券圖象所衍生的脈絡已改變,我們更可以發現,它典藏了一段值得收藏與懷念的臺灣記憶!

留言

這個網誌中的熱門文章

立委離婚,妻愛兩子

數學老師製作的謎語

立法院總務處長由周傑升任,引發一連串的人事異動(獨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