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MC科學資訊】人工生殖的產婦與後代的健康

  【數位網路路報記者陳漢墀3/26台北報導】

2月27日由衛生福利部舉辦的人工生殖法修法公聽會中,與會者提出與科學研究有關的論點,包含人工生殖的後代健康,以及使用人工生殖的產婦健康。然而,這些論點是否有研究根據?過去的研究是否指出人工生殖技術會影響產婦和後代的健康?

當人工生殖成為公共議題,我們期待科學研究能提供基礎,促進公眾討論。台灣科技媒體中心協請劉雨如博士查詢文獻並補充科學論述,供記者朋友與公眾參考。

我們總結查詢的研究,目前多數研究結果來自於分析不孕的親代接受人工生殖技術後的狀況,研究的族群偏高齡,且需要考量產婦個別健康、年齡、是否首次懷孕、懷孕胎數等條件的影響,因此還無法確認人工生殖技術所產下後代的遺傳、疾病,以及產婦健康之間的因果關係,不宜完全歸咎於人工生殖技術。

總結:
根據過去研究結果,使用人工生殖技術產下後代的表觀遺傳的確與自然受孕後代有差異,但取樣方法與樣本數量的代表性不足,還無法確認人工生殖技術所產下後代在表觀遺傳上的差異,與疾病之間的關係。目前並未找到人工生殖與基因缺陷增減倍數的文獻。

目前文獻看到使用人工生殖技術產下的新生兒,早產與體重較低的機率較自然受孕要高,但逐年有下降趨勢。

目前查無文獻指出使用人工生殖技術產下的後代,成長之後罹患慢性病的風險是否較高;雖然有研究發現由表觀遺傳造成的生理異常,與糖尿病及較高的癌症風險有關,但自然受孕和人工生殖都可能有此情形,目前還需持續追蹤的研究。人工生殖技術至今發展約五十年,但仍持續進展,科學證據需要時間累積。

值得深省的是,多數研究結果來自於分析不孕的親代接受人工生殖技術後的狀況,求助者可能在某種程度上留有遺傳或表觀遺傳異常,且所研究之族群偏高齡,皆為健康風險因素,不宜完全歸咎於人工生殖技術。

留言

這個網誌中的熱門文章

數學老師製作的謎語

立委離婚,妻愛兩子

立法院總務處長由周傑升任,引發一連串的人事異動(獨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