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靜芸「謝謝你留下來陪我」新書發表會
【數位網路報記者陳漢墀6/23台北報導】
「林芳郁教授醫學教育衛生基金會」成立,協助培育外科人才
:講述國內最受矚目的失智者與照顧者林芳郁與林靜芸的故事
圖:林靜芸(中)在新書發表會中,講述寫書與照顧夫婿的種種經過----記者陳漢墀攝影曾任三家醫學中心院長及衛生署長,林芳郁醫師退休後,開始與疾病搏鬥。他的另一半、國內第一位女外科醫師同時也是知名的整形醫師林靜芸,由名醫變身照顧者。她今天在兒子林之晨及三位院長陪伴下,發表「謝謝你留下來陪我」新書,直面大家,說明她心中最了不起的人,她的恩愛伴侶,五年前罹患了失智症。希望以兩人作為醫界老兵的身分,及親身的經歷,讓國人更瞭解失智症,並為照顧者帶去鼓勵與祝福。
林靜芸說,林芳郁任職榮總院長期間,向外募款鼓勵年輕醫師出國進修,造就許多人才。退休之後,他的心願是替母校台大外科作相同的事情。可惜林芳郁猝然生病,林靜芸在照顧之餘,一心想替他完成願望,在台大外科成立林芳郁教授基金會,協助外科醫師養成教育及「謝謝你留下來陪我」新書發表的同時,林靜芸也宣布成立「林芳郁教授醫學教育衛生基金會」。協助外科醫師養成教育及進修。
就算是名醫也曾被誤診,尋醫路上磕磕碰碰
公開林芳郁的病情,對林靜芸不是容易的決定。但她認為林芳郁一生救治病人,堅持做對的事,應會希望以自己為例,讓國人更重視失智症。
他們夫妻兩人都是知名醫師,相較一般人資源充沛、人脈很廣,但林靜芸坦言,尋醫過程波折,與一般人無異。一開始,林芳郁被診斷為「廣場恐慌症」,後來有人說是焦慮症、巴金森氏症。直到退休後仔細就醫檢查,才確診是失智症。林靜芸與所有照顧者一樣,同樣在求醫過程屢遭挫敗及多次誤診,她寫下一路走來的歷程,與大家分享最真實的經驗。
「林芳郁剛發病時,以醫學的說法,就是有明顯的精神症狀,用白話說,他就是瘋掉了。」林靜芸毫無保留展示失智者日常的重中之重,具體而微從吃喝飲食、溝通、運動安排到如廁排泄細節。也直言無諱許多失智照顧最沉重的難題:精神症狀。林靜芸醫師真誠的分享,萬一被失智家人拳腳相向,或照顧前景一片晦暗時,要如何打起精神,與被照顧者繼續走下去。
林芳郁曾任台大、榮總及亞東三家醫學中心的院長及衛生署長。因個性耿介內歛、話語不多,從不標榜自己的成就。許多人對他的臨床成就陌生,也不知他推動許多影響深遠的醫療革新。林芳郁是國際醫界公認的心律不整手術權威,也是建立急診EMT(緊急醫療技術員)制度及病人安全等推手等。目前已成標準流程的救護車隨車配備救護員,就是林芳郁在台大急診部開始建立「醫院雙軌制到院前救護服務」,推行EMT制度,訓練救護員,並在急救車裝置監視器、抽痰、電擊器等設備,讓病人上了救護車就開始救護,提高生存機率。
書裡也記錄林芳郁始終不變的醫者初心、多年來勇於改革,更培植人才無數。
林芳郁做人做事刻苦能忍耐,任何事下定決心,就會全然投入,對待病人也是如此。他一生不收紅包,還常資助貧寒病人。不僅以身作則拒絕紅包,更明文規定,甚至在醫院各處張貼告示,與陳定信攜手樹立倫理牆,明令禁止收受紅包,真正杜絕了台大醫院的紅包文化。
北榮第一個出身台大的院長,創下歷任三大醫學中心院長紀錄
2008年10月,林芳郁卸下衛生署長職務後不久,退輔會徵詢他有無意願去接任台北榮總院長。這個破格的任用,對北榮和台大都是史無前例,林芳郁堅信可提升兩大醫學中心醫療水準,對台灣的醫療和病人福祉有利無弊,決定接下這個挑戰性極大的新工作。不但以身作則落實院長任期制,還推動設置國內第一個重粒子癌症治療中心等重要建樹。
他卸任台北榮總院長後,任亞東醫院院長多年的朱樹勳教授與遠東集團總裁徐旭東先生,力邀林芳郁接任亞東醫院院長。這個派任,讓林芳郁成為唯一曾出掌三大醫學中心的院長,擔任院長時間長達16年。
林芳郁的醫者之道是「為病人而存在」
台大醫院院長吳明賢說,在歷任的臺大醫院院長中,林芳郁院長是一個不同凡響的存在。「前無古人、後無來者」的擔任過醫院三大醫學中心院長及衛生署署長,也是開啟瓣膜整形術及心律不整手術的先驅,是繼洪啟仁、朱樹勳教授後,臺大心臟外科的中流砥柱。他在擔任急診部主任時推動EMT制度,訓練一批具有到院前救護知識和技術的人員,從死神手中挽救無數生命。他也對最高權力當局說真話,在在展現當責的精神。
台北榮民總醫院院長陳威明說,林芳郁院長在北榮只待六年,但他任內做了許多重要的決策,對北榮的發展影響深遠。包括引進最新型的達文西機械手臂系統、改建第三門診大樓、興建新醫療大樓、設立內視鏡診斷暨治療中心。尤其是推動設置首座重粒子癌症治療中心,使北榮在胰臟癌的治療成果吸引國際的目光。
「顯赫經歷下的他卻是一位最不靠頭銜帶人的領導者。」亞東醫院院長邱冠明如此描述林芳郁。即使疫情期間,林芳郁院長健康雖漸走下坡,仍成立了「應變小組」,開始一連串鉅細靡遺的應變計畫。面對不斷變異的病毒傳播、排山倒海的醫療需求、重症收治、擴大篩檢、疫苗接種…每次應變會議林院長從不缺席,用他一貫從容沉穩的態度支持著團隊,也啟發他即使面對重重挑戰,也要堅守抗疫使命,在院內應變策略之餘,更要伸出援手承接雙北各地的集中檢疫照護、快速篩檢與疫苗接種等。林院長最重視付出與社會關懷,亞東醫院也疫無反顧-做對的事,成為防疫重鎮。
健保署長石崇良是唯一從台大醫院隨林芳郁赴衛生署任職的人,他說,林芳郁在衛生署長任期不長,但很多政策,包括醫院評鑑簡化、孕產婦的生產事故救濟等病人安全相關變革,都是林芳郁啟動而生的改革。更別提林芳郁在台大急診開始推動的EMT救護制度,至今每天每夜都在搶回無數生命。石崇良有感而發說,林芳郁院長的貢獻明顯被低估了。
台大外科部主任陳晉興說,當年林芳郁的院長任期尚未屆滿,就毅然接受衛生署長職務,這樣的決定讓圈內人訝異。因為「台大院長」在台灣醫界,根本是可望不可及的崇隆地位。他卻出於責任與使命,做了逆選擇。
這幾年都名列台灣臨床醫學2%頂尖科學家之首的關渡醫院院長陳亮恭說,或許在外人眼中,高齡醫學在北榮發展的順風順水,但開創過程中從不缺乏挑戰。他甚至一度請辭,但獲得林芳郁院長慰留,並告訴他:「對的事情要堅持,而堅持的關鍵是勇敢。你要勇敢。」回顧來時路,陳亮恭說:「如果沒有林芳郁院長,我想我們都做不到」。
台大心臟外科虞希禹主任說,林芳郁不但打破百年舊制,讓台大年輕心臟外科醫師也能排到開刀房,對待病人更是要求按部就班,身體力行。心臟外科手術中,常需要讓病人降低體溫,術後再慢慢回升至正常體溫。有時年輕醫師不耐煩升溫過慢,想提早去除體外循環,林芳郁總會堅持按醫療計畫進行。他專注地觀察回溫時間,站在手術台旁靜靜等待,直到病人安全回穩。他的耐心與堅持,讓學生明白,醫療中每一個細節,都不容輕視。
聯合報努力希望能成為國內最關心失智議題的媒體,近期有兩款失智症新藥取得藥證,讓失智症治療帶來一線曙光,但失智症仍被稱為21世紀黑死病,預估2041年,國內65歲以上失智人口近68萬人。失智症照護是超高齡台灣的嚴峻挑戰。
聯合報健康事業部協助林靜芸醫師訪談完成「謝謝你留下來陪我」一書,敘述林芳郁如何從擔任16年的決策領導人,變成了生病之後的他。而林靜芸如何從挫敗中學習照顧,學習正視疾病,並找到心中的愛與希望。書裡有專業醫學建議,有實戰照顧訣竅,林靜芸希望,這本書能讓所有照顧者因此獲得勇氣與盼望。
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