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宏銘游雅婷,環保筷獲大獎
(本報訊)熱帶雨林的消失、臭氧層的破壞、全球的暖化等, 處處對人類發出強烈的警告。鑒於環境保護不僅是美德, 而是每個人的責任與義務,全球各國政府均呼籲大家多多響應, 一起為環保做努力。淡江大學土木系建築組博士班學生陳宏銘與建築 系系友游雅婷設計深具環保的作品「竹節-筷子(Bamboo Knot Chopsticks)」,日前參加在德國舉辦的iF概念獎, 於全球約11,000件參賽作品中選出得獎之最佳百大作品, 並頒予”iF concept design award ”。
iF概念獎為教育部評定「藝術與設計類國際競賽」之第一等獎。 每年舉辦的iF concept design award競賽,經國際評審選出 "Best 100"「全球百大」頒予”iF concept design award ”。今年由德國漢諾威展覽中心iF工業論壇設計協會 (iF Industrie Forum Design e.V.)主辦,由來自德國、法國、義大利、新加坡、韓國等國的 56位評審,於全球約一萬餘件參賽作品中選出得獎之最佳百大作品 頒予”iF concept design award ”。
陳宏銘表示:隨著觀念轉變隨身攜帶環保筷的人越來越多, 但卻經常可以看到人折餐巾紙放置筷子, 無形中又增加了環境的負擔。因此, 基於不增加攜帶與材料負擔的前提下, 他們遂發想出將筷架與筷子整合的設計概念作品。 陳宏銘觀察一般筷子前細後粗的比例,若以筷架作為支點, 重心在後前端自然會翹起以保持夾取端的衛生。 他也曾經反覆思索各種輕便的筷架設計,但無論形體如何簡化, 終究還是增加了攜帶的不便。於是最終想到將筷子與筷架合而為一, 在筷子前端三分之一處上增加隆起作為支點, 便能有相同的效果又不需額外攜帶筷架。
一般而言,反覆放置筷子的頻率,也可能因此縮短筷子的壽命, 因此材料的選擇就相對重要了。 他觀察到竹子長久因為免洗筷的印象而較少被應用在環保筷上, 然而竹子不經過藥劑浸泡其實本身具有很好的抗菌效果。 尤其台灣產的竹子質密,較堅韌且有彈性,是做筷子很好的材料。 一般竹製品製作時往往要先去掉竹節, 不僅增加廢棄物也失去了竹節在結構與美感上的優勢。 竹節既然是竹子中最硬的部分,他就保留竹節作為筷架上的支點, 不僅能增加支點強度也凸顯竹製品上竹節美麗的天然紋理。
主辦單位介紹「竹節-筷子」作品時, 評審委員紛紛誇獎他們以台灣原產之竹子為材料製成的筷子, 保留部分竹節於筷子前端, 當筷子置放於桌面時可以避免與桌面接觸, 竹節設計除了保持衛生與清潔, 竹筷也具有較佳的彈性與其中的竹醌也具有良好的抗菌效果。 這款深具環保的作品很值得量產。
渾身燃燒對建築的自信與熱誠的陳宏銘, 也常在國內外競賽中大放異彩!2009年角逐美國Form-Z全 球聯合學習計畫(Form-Z Joint Study Program)數位製造類獎項榮獲首獎 、 2010年經濟部工業局「輕金屬創新應用設計競賽」榮獲「 材料替代,輕鬆生活」與「材料優化,效能提升」跨系組2個首獎、 2011年榮獲光寶創新獎的最佳應用獎。由於是家中的獨子, 父親秉持嚴格的教育方式,國小時就要求他學會換燈泡、修電器。 與螺絲起子共處的童年時光,不但訓練出陳宏銘獨立的本性, 喜愛將電器整修成玩具的他,更挖掘出與生俱來的設計天分, 為製作模型的設計課程奠下基礎。對陳宏銘而言, 建築是結合設計與創意的成品。
留言